另一方麵,孩子的思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不顧事實真相,而編一個小謊言恰恰能讓他達到目的,於是,說謊就成了一種有效的工具。然而,事實上,這個年齡的孩子並不理解說真話的重要性,也不理解說“假話”的道德意義。他隻是利用現有的條件,服務於自己的目的。所以說,這裏的“說假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撒謊。不過,在孩子看來,他們以為成年人不知道,就沒什麼大不了。比如,如果孩子丟了玩具,便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大人是小朋友搶走了,以此來保護自己。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雖說孩子不知道如何區分“事實”和“謊言”,也不知道說真話的重要性、說“謊話”的嚴重性。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麵對這些“小謊言”,避免給孩子扣上不誠實、愛說謊的“帽子”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孩子的敘述和事實不吻合,不要急於認為他是在“撒謊”,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這樣做是不是有他的理由?比如,如果孩子在小朋友麵前“吹牛”自己可以展翅高飛,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是不是希望老師會表揚他?
◎◎試圖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
發現孩子為了逃避責任而“編瞎話”,不要急於揭穿他,不要“刑訊逼供”,而是嚐試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引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而不是你的情緒反應上。最終,你會發現孩子自己會收拾“殘局”。
◎◎家長要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誠實品質,家長不僅要對孩子從不撒謊、坦誠相待、言而有信、遵守諾言,也要在孩子麵前對所有人都能這麼做。
◎◎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即便“闖了禍”,隻要說出真相,並不會給他帶來傷害。事實上,當孩子確認說實話沒有壞處時,他會更樂意做一個誠實的人。相反,如果孩子認為說實話沒有好處,反而不如掩蓋事實更能讓他逃脫,這樣的話,他就不會主動選擇誠實了。
此外,孩子承認事實時,無論他承認的“錯誤”有多麼嚴重,家長也不要懲罰他。因為鼓勵孩子養成誠實的品質,遠比懲罰他打碎了貴重的花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