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三分鍾熱度也與家長不知孩子擅長的與不擅長的有關。在孩子多種多樣的活動中,那些持續時間短的大多是孩子不擅長的。如果家長清楚了這一點,就要先判斷一下這個能力是否是先天不足,如果是,那麼就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等待或是做與此相關的一些能力訓練;如果不是,那麼就屬於後天的經驗不足,應該提供對應的訓練。
另外,多數孩子由於年齡和心智發展的局限,興趣和愛好常常變換,對什麼都好奇,卻又什麼事都淺嚐即止。在興趣發展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正如諺語所說“三伏天娃娃臉,說變就變”。
所以說,避免孩子以半途而廢收場,在幫助孩子克服半途效應之前,一定要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這樣孩子才能在好習慣中收獲好命運。
每天懂點習慣心理學
雖說孩子做事常常不能有始有終,三分鍾的熱度也讓家長感到無可奈何。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半途效應,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呢?
◎◎保護孩子的專注行為,不隨意打斷
孩子開始做某件事情時,家長不得以任何理由去打斷他們。要知道,專注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專注力越持久越好,而每個孩子都有“不被打斷”的權利。比如,孩子畫畫,你應該視其為畫家在作畫;孩子觀察動植物,你應該視其為生物學家在研究;孩子拆裝玩具,你應該視其為工程師在工作;孩子往水裏扔東西感受沉浮,你應該視其為科學家在做一個重大實驗。
◎◎製定適合孩子的目標
為了培養孩子做事持之以恒的好習慣,家長要給孩子製定一個適當的目標,為他找到“最恰當的蘋果”,讓他在品嚐成功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努力的樂趣,這樣才會激發起孩子做事情的濃厚興趣,才會給孩子帶來再次探索與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給孩子創造一個專注的環境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專注的環境。比如,孩子玩玩具時,可以一次隻給他一個玩具,而不是一下子給他一堆玩具;孩子看書時,可以一次隻給他一本書,等他看完一本後再換一另本,而不是將很多書同時放在孩子麵前。要知道,如果孩子麵臨的選擇太多、太花哨,他們往往會無從選擇,極易養成注意力分散的壞習慣。
除此之外,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家長也不要忘了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要知道,父母的肯定以及驚喜的表情是對孩子最好的肯定與讚賞,這會讓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