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爐法則”源自西方管理學家提出的懲罰原則,說的是在規章製度麵前人人平等。如果在工作中,有人違反了工作製度,就像碰觸到了燒紅的火爐,一定會受到懲罰,這個生動而又有趣的比喻把懲罰的法則表示得十分明白。
企業管理中,“熱爐法則”可以規範員工行為,保證企業建立嚴明的規章製度,可以說,這一法則就是企業成功的保證。家庭教育中,同樣需要“熱爐法則”。從古至今,沒有一個父母敢說自己從來沒有懲罰過自己的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敢講自己的父母沒有懲罰過自己,似乎孩子的成長就是與懲罰相依相伴的。有教育專家也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脆弱的、不負責任的教育。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教育是大有必要的。
超市琳琅滿目的物品,總會讓孩子看得應接不暇,看到好吃的想買,看到好玩的也想買。為此,一位媽媽和兒子訂了這麼一個規則:沒有特殊情況,每次進超市時,孩子最多隻能選擇一樣東西,否則便任何東西都不可以買。對於這項規則,這位媽媽與兒子講得非常清楚,而且每次去超市前都要提醒他。
剛開始,這個男孩不太適應,常纏著媽媽非要把喜歡的東西都買下來,但是這位媽媽始終堅決拒絕,無論什麼情況都按最初訂下的規則辦事。
後來,男孩受過一次懲罰(一樣東西都沒買)後,便很自覺地執行“隻買一樣”的規則了。
現如今的家長已經很少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了,相反,更多的家長對孩子是毫不吝嗇讚美與誇獎的。其實,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也應該“獎懲分明”,運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懲罰。尤其是對於一些任性的孩子來說,光靠家長的說服教育是很難奏效的。如果家長對其錯誤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無疑又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縱和慫恿孩子,結果變得更加任性而難以管教。
每天懂點習慣心理學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對孩子的適當懲罰可以說是在所難免。但是,懲罰就如一柄雙刃劍,運用得當能夠很好地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使孩子成為真正的棟梁之材;反之,如果運用不當,就有可能使孩子距離你的期望越來越遠。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在家教中運用“熱爐法則”呢?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是無意還是有心,都要受到懲罰,這對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都是大有裨益的。另外,還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懲罰輕了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過重又容易激起孩子的對抗情緒。
◎◎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事先商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就會有所注意,減少犯錯的幾率。另外,孩子犯錯後,家長也應注意調節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鄭重其事地獎,讓孩子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就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何處。尤其是對孩子實施懲罰後,如果家長中的一方覺得孩子受了委屈,便來安慰,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做到獎罰分明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
◎◎最忌諷刺挖苦
有些家長懲罰孩子時,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這種諷刺挖苦的方式已超越了孩子理智能夠承受的範圍,極易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而非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