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如今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刺激,如果控製不住,很容易一不小心步入歧途,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孩子小時候不控製自己,長大了就會習慣“控製不住”的狀態,矯正起來就比較難。所以,家長管教孩子時,千萬不可疏忽引導他們學會控製自己,控製多了,孩子心裏的模式就成型了,這樣當其日後碰到刺激時,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就會先控製一下自己,放棄眼前的誘惑。
每天懂點習慣心理學
幫助孩子增強他的自控能力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方法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可一味地滿足,也不可過度控製和壓抑孩子的合理欲望,這樣隻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損傷。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不妨按下麵這些方式方法進行。
◎◎分年齡段進行
由於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發育是不同的,所以家長不能采取一樣的方式和延遲的時間來培養孩子。不滿1歲的孩子以即時滿足為主,如果不能即時滿足時,延遲的時間也不易過長,而且在延遲期間,家長對孩子的需求要有所回應。1歲之後,孩子已經能夠慢慢理解大人的話語,延遲滿足的時間可以從幾分鍾逐步增加到一兩天。3歲之後還可延長至一周。事實證明,這種逐步增加時間的方式不僅滿足了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也在循序漸進中增強了孩子的耐性。
◎◎分需求內容進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需求,對於孩子的各種需求既不能全部接受也不能一概拒絕,前者會降低孩子對幸福和滿足的體會,後者會使孩子感受不到愛與幸福,甚至變得膽小、自卑、孤僻。因此,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需求,製定不同的“延遲滿足”策略。比如,如果孩子想買新衣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先把舊衣服整理出來,再把這些衣服送給需要它們的小朋友穿,如此一來,不僅讓孩子有了一個等待購買新衣服的時間,也讓孩子學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從而更好地激發孩子的仁愛之心、節儉之心,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總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如何充分滿足、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鼓勵孩子學會忍耐、堅持不懈地朝著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