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孩子表現不好,關懷、激勵最重要——南風效應(1 / 1)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暖風,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因而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就是“南風效應”。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為父為母心中最強烈的願望,因此,在教育孩子時,很容易采用過激的教育方式,或打罵或挖苦、奚落。其實,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家長費盡周折地說教,甚至是打罵,還不如誇獎一下孩子。教育孩子時運用“南風效應”,就是鼓勵家長多關心和愛護孩子,教育孩子時多些“人情味”,不能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批評孩子的不是,而是應該多誇獎孩子的長處,讓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一位教師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天,課間活動結束了,同學們感到非常口渴,便各自拿出水或飲料來喝。這時不知是誰的飲料商標紙掉在了地上,正好掉在吳晨旁邊,老師很想知道吳晨會做出怎樣的反應,便悄悄地關注著她。誰知,吳晨卻用腳偷偷地把紙踢到了杜芳旁邊,老師回憶說當時她很生氣,很想批評吳晨。

碰巧的是,這時來了一股風,又一次把商標吹回了吳晨身邊。而這一幕,又被坐在一旁的周菡菡看到了,她當即就示意吳晨撿起來,此時的吳晨很是無奈,隻好彎腰撿起那張紙,丟到垃圾筒裏。

看到這裏,這位老師便示意同學們都坐好,和藹地說:“同學們,今天我要表揚一位熱愛班級、講衛生的同學,她就是我們班的吳晨。吳晨同學看到地上有紙就主動撿起來,大家都要向她學習。”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都向吳晨投去讚許的目光。從這之後,吳晨就特別關心班級的衛生,還自發地組織大家保持教室的環境衛生。班級衛生做得非常棒,這位老師對此也感到很欣慰。

家長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犯錯或不犯錯,但是孩子處在成長的階段,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相比錯誤更值得家長重視的是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而另一方麵,家長往往容易忽視這一點,孩子都是有上進心的,包括那些已被認為是很壞的孩子,他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表揚和讚賞。

因此,教育孩子時,如果家長善用“南風效應”來關懷、引導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恰當地表揚、鼓勵孩子的優點,就會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產生“要做得更好”的欲望。清代教育家顏元曾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意思是說,教育孩子時,數落他的十個錯誤,不如誇獎他的一個長處,畢竟孩子還是喜歡“溫暖”勝於“嚴寒”的。

反之,如果孩子出了一點錯誤,家長就對孩子指責訓斥,全然不體諒孩子,隻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厭惡、逆反心理。

每天懂點溝通心理學

為了將家長對孩子的關懷和激勵恰如其分地落實到教育孩子的行動中,不妨從以下幾個要點入手。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家長要善於發現、挖掘孩子身上的這些閃光點,這樣可以讓你更多地掌握激勵、表揚孩子的“素材”,更容易讓孩子產生認同感,更利於教育。但是,切記不能為了獎勵孩子而隨意編造一些與孩子無關的事情,這樣一旦露出點馬腳,不僅達不到初衷,還會帶來副作用,讓孩子學會說謊,讓孩子因家長的虛偽而產生不信任。

◎◎表揚要真誠,不要虛情假意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是誇孩子一定要發自內心的欣賞,而不是虛情假意的敷衍。比如說,“寶貝,你真棒!”是很多家長常用的一種表揚方式,不管孩子做對了什麼,大人都會說:“寶貝,你真棒!”但是這樣籠統的“真棒!”常常帶有敷衍的意味,而且一時信口開河的敷衍式表揚也容易讓孩子質疑父母對自己表揚的態度的真實性,久而久之,孩子卻無法真正判斷自己到底哪件事做得棒了。其實,表揚孩子前,家長一定要分析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值得表揚,同時把這種好的行為用語言詳細地描述出來。

◎◎表揚和獎勵要因人而異,掌握好分寸

如果孩子容易驕傲自滿,家長的表揚就不能太多,而且表揚的話也不能說得太滿,一定要留有餘地。如果孩子容易自卑,家長就應該善於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在恰當的機會及時給予表揚,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時,自信心自然會高漲起來。

◎◎厚愛缺點多或學習差的孩子

即便多麼令人頭疼的孩子也有優點,家長要多費些心思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這樣才會使孩子的心理得到滿足,從而在滿滿的喜悅感中積累信心,收獲成長的體驗與幸福。

此外,家長還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犯錯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孩子犯錯時,家長不應貿然指責,而應冷靜分析,幫孩子找到犯錯的原因,挖掘其中的積極因素,並指出努力方向,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