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掌握說服孩子的有效技巧——歐弗斯托原則(1 / 1)

在說服一個人的時候,利用巧妙的說辭,讓對方不得不接受你的提議,這就是英國心理學家歐弗斯托指出的“歐弗斯托原則”。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快餐店點餐時,當你對服務員說“我要一個漢堡、一杯可樂”時,服務員肯定會響應說:“好!您要一個漢堡、一杯可樂。那麼,請問您是要中薯條,還是大薯條呢?”於是,你多半會這麼回答:“中薯條吧!”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說服術”,對方不是問你“要不要薯條”,而是要你在兩個答案中作一個選擇——中薯條或是大薯條。如果你一時間沒有覺察到,中了對方“你需要薯條”的假設,過後再思量“大”還是“中”的問題時,那麼服務員就已經成功地說服你再多花一些錢了。

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得說服孩子做一些事,或是在雙方意見不一致時,父母想要孩子聽從自己的建議,可是無論用什麼方法也說服不了他。其實,和孩子對話是一門有規則的獨特藝術,要想達到目的,以選擇題(中薯條還是大薯條)代替是非題(要不要薯條)的做法,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溝通方式。

一個周末,鵬鵬想看恐怖片,而他的家長希望一家人開開心心地看喜劇片。這時,鵬鵬媽媽直截了當地說“鵬鵬,我們別看嚇人的電影了,一家人一起看周星馳的喜劇片好不好?”聽媽媽這麼一說,鵬鵬不樂意了,當即說:“不要,我就要看恐怖片。”結果家長和孩子各執己見,僵持了很長時間,氣氛也搞得很不愉快。

後來,鵬鵬媽媽在網上和一位教育學專家聊起這件事,對方給她講了“歐弗斯托原則”,並告訴她,這種事情不難應對,如果你換了選擇題的說法,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聽了教育專家的建議,在一次看什麼電影的問題上,鵬鵬媽媽主動這麼說:“鵬鵬,你是想吃飯前看《少林足球》,還是飯後看呢?”令大人不可思議的是,鵬鵬作出的選擇,很令他們滿意。

很顯然,之前的親子溝通很容易突顯出家長和孩子意見上的矛盾之處,讓孩子心生防衛,和父母扭著幹。而用選擇題代替是非題,並用家長能接受的方案作為選項,這麼一來,不論孩子作出哪個選擇,做家長的都可達到讓孩子少看恐怖片的目的。這種不著痕跡的說服方式,隻要多練習、常利用,自然就會得心應手,成為一個超有說服力的父母。

再舉個例子,媽媽想叫孩子關上電視做功課,這時與其大吼“快把電視關了,去做功課”,不如說“孩子,你是要先吃飯還是要先做功課呢”。

其實,每個人喜歡的溝通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如果想讓孩子不反對你,在一開始跟他們溝通的時候就要讓他們對你不反感。

每天懂點溝通心理學

日常生活中,父母與孩子幾乎每天都在溝通,可是讓很多父母困惑的是:很多時候,你與孩子之間隻是在頻繁地進行“溝”,而實際效果卻往往沒有“通”。掌握說服孩子的技巧,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才不會毫無效果。心理專家建議聰明的父母可以這麼做。

◎◎反省自己的行為

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跟父母對著幹,往往是因為父母過分控製孩子或是過度保護孩子,家長的所作所為是導致孩子反抗的最直接原因。所以,當孩子反抗時,家長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說得過多?是不是老在下命令?是不是動不動就嘮叨和責備孩子?

◎◎不要急於發表看法

如果孩子喜歡強嘴,那麼說服他的時候,不妨先耐心地聽聽孩子的想法,等孩子把話說完後,你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猜測孩子挑釁背後的原因

麵對孩子的挑釁行為,家長可以多問問孩子,比如,“你頂嘴是不是因為我們管你管得太嚴?”如果孩子不肯告訴你,你可以試著猜測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反叛你。如果你的猜測正確,孩子會覺得獲得了你的認同和理解,他們也會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你的猜測不正確,那麼不妨再試一試。

◎◎隻要有可能,多給孩子一些選擇

跟孩子溝通時,多問孩子一些類似選擇性的問題,比如,“這個怎麼樣”“你覺得……”,而不要用“你為什麼不能……”“你應該……”這樣的話。

此外,要想讓孩子不加抵抗地改變主意,家長還需學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任何消極對立的觀點都難以招架的。要知道,相比簡單生硬的命令和責難,打動孩子的感情更能得到孩子的認同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