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逆反的孩子怎麼管——飛鏢效應(1 / 1)

“飛鏢”是一種古代的捕獵武器,當獵人將其用力擲出後,它會沿著一條弧線飛出去,之後又繼續沿著弧線折回來,重新回到獵人手中。心理學中,人們把這種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稱之為“飛鏢效應”。

飛鏢的飛行軌跡是一種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在家庭教育方麵,形象地描寫了孩子的情感活動中有時難免會出現的失而複原的情況,借喻孩子情緒逆反的心理現象。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常有這樣的感受:想讓孩子這麼做,他偏那麼做;不想讓孩子那麼做,他又偏要這麼做。看著這麼一個唱反調的孩子,父母就氣不打一處來,孩子的脾氣怎麼越來越倔強,孩子怎麼越來越不好管了呢?其實,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所謂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是有意不聽家人或老師的話,大人不讓做的他偏要做,大人讓他做的他又偏不做;明明知道是對的也不聽,故意和大人對著幹。家長在管教的時候,如果引導、處理不好逆反心理,極易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放學了,鍵濤覺得今天作業不多,就想先玩會兒再回家。於是,他和幾個小朋友商量了一下,就結伴去附近的公園逛了一圈,逛完後又到寵物市場瞧了瞧寵物。

轉眼幾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們也玩累了,就各自回家去了。

鍵濤回到家裏時,卻看到爸媽在等他吃飯的焦慮神情,頓時內疚起來,忙說:“對不起,我回晚了。”心想下次再也不去了。

可是,鍵濤爸媽像是沒聽見似的,爸爸什麼都沒問,就當麵指責道:“太不像話了,放了學就想玩。”媽媽也是氣呼呼地數落他:“不知道考個第一,就知道瘋玩。”

就這樣,父母倆一唱一和,越罵越來勁,可是鍵濤卻想:我不就是放學後晚回來一會兒嗎,爸媽怎麼把我說得這麼糟糕呢?聽著聽著,鍵濤努起嘴來,心想下次我還去玩,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果不其然,這件事情之後,原本乖巧聽話的鍵濤,變得越來越執拗,說翻臉就翻臉。

本來鍵濤是願意接受父母批評的,可是由於父母得理不讓人,一個勁地指責、數落與嘮叨,引起了孩子的“情緒逆反”,從而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了這種心理的孩子經受不了任何的批評、挫折和壓力,會本能地任性胡來、我行我素、不辨是非、不識好歹,凡是有悖自己意識的事情,就要對抗,這就是逆反性格的行為邏輯。

事實上,逆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種行為,而逆反期也是人生非常特殊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期,盡管孩子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選擇,但是他們是如此地渴求幫助、需要訴說。其實,對於逆反孩子的管理、教育不應僅僅涉及知識層麵,更應從心理上進行疏導。換句話說,隻要父母的管教方式轉變了,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或行為就會消失,情感也會回歸到原來的水平上。

每天懂點情緒心理學

既然逆反是孩子生命周期發展的必經階段,那麼,逆反的孩子又該怎麼管呢?作為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逆反期呢?父母不妨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與孩子保持平等關係

不少父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深,常以自己為長輩而自居,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孩子稍有不順從、稍有些異議,便采取高壓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這些父母忘了孩子也在長大,也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唯命是從,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也會堅持己見,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公平待遇時也會逆反。因此,要想孩子不唱反調,父母必須先改變原有的做法,當你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時,就會發現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其實並不是那麼難。

◎◎冷靜處理孩子的逆反

孩子一般不太懂得控製自己,如果他對大人的管教不服氣時,情緒可能會比較激動,或是有過激的言語和行動,或是會衝大人發脾氣,這時父母千萬不要跟孩子一起急,而是想辦法控製住孩子的情緒。比如說,讓孩子看一會兒動畫片,出去與小朋友玩一會兒,暫且把事情緩一緩,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的氣往往是來得快、去得也快,等到孩子心平氣和後,不妨再和他說道理。

◎◎批評孩子要把握好分寸

為了減少孩子的對立情緒,父母不能濫用批評。比如說,批評前要弄清事情原委,批評時要分清場合、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要貶低孩子人格。當然,盡管批評孩子要掌握分寸,但是父母更須注意這一點,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時常想想孩子的長處,關注孩子的進步,找尋孩子的閃光點,孩子即便是犯了錯誤也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評。

除此之外,對於孩子的逆反,父母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家裏經常為了一點點小事爭得麵紅耳赤,無休止地大吵大鬧,孩子看多了自然就會跟著大人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逆反習慣。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好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