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往往會提出很高期望,導致孩子從小學起就忙著學習,不但要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即便遇到難得的節假日也是很少有玩耍的時間,長期生活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狀態中的孩子,很容易喘不過氣,甚至出現像故事中小男孩那樣的“學習恐懼症”這一心理障礙。
與這些望子成龍心切的父母不同,也有一些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總想著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擔心給孩子壓力過多,所以就放鬆要求,甚至沒有要求,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也是不正確的。絕對寬鬆的教育誠如絕對高壓的教育一樣,注定是要失敗的。
事實上,孩子具有比我們成人所知的更大的潛力。一項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隻有5%的潛能得到運用,而95%的潛能未被開發出來,它就像隱藏在水下的冰山一樣巨大。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如果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壓力,則會使他們更好地調動自己的潛能,變得更加自信,能夠更好地發展和提高自身能力。
所以說,家長教育子女時,必須對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恰當的估計,然後找到一個最佳點並以此為標準,對孩子適當地施加最合適的壓力,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無窮的動力,使孩子在張弛有度的教育環境中健康成長!
每天懂點學習心理學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適當地掌控壓力的增加和減少,從而使激勵達到最佳效果。下麵是心理專家關於如何應用“倒U形假說”的幾點注意。
◎◎給孩子合理的期望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容易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孩子潛能的發揮。期望值過高,孩子怎麼努力都離目標很遠,容易產生失望情緒,不願繼續努力;期望值過低,會讓孩子對自己缺乏信心,導致破罐子破摔。實際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必須根據孩子能力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最好是讓孩子稍加努力後就能實現。
◎◎給孩子與壓力相對應的支持
一般來說,孩子所能承受的多大壓力取決於家長給孩子多大的支持,而一個在沒有壓力也沒有支持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是難以成才的。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而缺少相應支持的孩子,就如孤軍作戰一樣,他的潛力難以發揮,也很難走向成功。因此,家長對孩子施加一定程度的壓力時,不要忘記讚揚孩子,也不要忘記時刻關注孩子取得的進步,這樣孩子才會懷著積極的心態全力以赴,從而激發出強大的自信,與此同時,這對緩解壓力也有很大好處。
此外,孩子承受壓力時,家長也要盡量和孩子一起麵對,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失敗和成功,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和過程,以求改正。而且為了不讓孩子把父母的話當成“耳邊風”,甚至頂撞你,家長也一定要在孩子麵前樹立勤勉的形象,這樣孩子就會自覺地把學習當成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