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進心是指人們要求進步、不甘落後的心理意願,也是人們勇於開拓、不斷進取的內在動力。學習的上進心是指孩子在學習時要求進步、不甘人後的心理願望,它也是孩子追求知識和理想的驅動器。孩子在學習上是否有上進心取決於孩子是否有敢與他人競爭的魄力,是否具有堅持追求知識和理想的信念。
沒有上進心的孩子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更難以在學習時專心致誌地尋求突破和方法。他們要麼不願意與他人競爭,要麼沒有追求知識的動力,更談不上理想了。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最容易半途而廢。而有上進心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他們敢於迎接學習上遇到的任何困難,並且會把這種困難當做自己學習和人生的考驗。
肖依珊是個六年級的女孩,她很聰明,但是在學習上沒有進取心,總是得過且過。肖依珊的媽媽一直很注重給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認為孩子的快樂大於一切,所以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
媽媽的寵溺讓肖依珊無心於學習,她終日沉迷於漫畫書與電腦遊戲,成績也一日不如一日。看著孩子成績一天比一天差,媽媽開始有點著急了。有一次,肖依珊把期中考試的試卷拿回來,媽媽一看分數就愣了,三門功課都沒有及格。肖依珊並不感到難為情,無所謂地說:“一次考試嘛,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讓我考一百分我都不稀罕!”
媽媽忍不住責備了她:“你考過一百分嗎?考到一百分了這樣說你才有資格!”肖依珊對於媽媽這突如其來的責怪有些驚訝,但是很快便恢複了笑容:“我沒興趣去學那些枯燥的東西,漫畫書才有意思呢!”
看著女兒的表現,媽媽這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
上進心是一個人追求知識時必須具備的一種心理狀態。孩子如果沒有上進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便會輕易地放棄,不在乎自己的學習是什麼水平,也不關心同學的學習情況。
孩子在學習上是否有上進心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態度有很大關係。如果父母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不僅能夠正確地理解知識的用處,而且能夠建立起追求知識和理想的意識。當他們看到別的同學都在努力學習時,便會產生一種危機感,從而激勵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因此,父母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上進心。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強烈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讓他們不斷地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積極進取,認真學習知識。一個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孩子難以對知識擁有強烈的上進心,因為誰都不會去追求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父母可以利用提問等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多帶孩子去外麵散步,在散步途中利用身邊的自然現象,巧妙地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認真思考,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興趣自然就被激發出來了。
建議二 培養孩子不甘人後的意識
上進心是孩子不甘人後的一種心理態度,它會激勵孩子努力地提高自己,使自己不比別人差。因此,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爭當先鋒、敢於挑戰的意識,讓孩子樂於與他人競爭。
彭小靈是個四年級的女孩,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但是她每天還在努力地學習。因為彭小靈的媽媽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在學習上不落後於人的意識,不讓她有絲毫的懈怠。彭小靈上二年級的時候,每次考試總是得第二名。時間久了,她便告訴媽媽:“我也就是得第二名的命!”媽媽聽了之後,便皺起了眉頭,她嚴肅地告訴女兒:“如果你這樣認為,那麼你永遠得不了第一名!”在媽媽的鼓勵下,她努力學習,終於在期末考試中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