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第38招 與老師保持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1 / 2)

學校與家庭是進入學齡期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其中學校是孩子接受係統知識教育、培養人際交往技能的重要場所。因此,父母若要全麵地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與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就非常必要。

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如何、他們的學習狀態怎麼樣等都需要父母及時與老師溝通才能全麵掌握。孩子放學後用於學習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父母如果不與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自然難以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等孩子考試成績出來後才發現孩子早已經存在的學習障礙,已經太晚了。

李錦程是個三年級的男孩,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父母對他也比較放心。但一直在家裏專職教子的媽媽重新上班,每天都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有多少時間來照顧和管理錦程的學習了。錦程慢慢地卻對學習產生了懈怠。以前他會預習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上課時認真聽講,遇到疑問積極向老師請教。這一切讓各科老師對他頗有好感,對他十分關注。

錦程的改變最先是老師覺察到的,他們發現他對學習沒有以前積極了,常常一天課下來,連一個問題都不提,上課的精神也不太好。語文老師首先把孩子的情況告訴媽媽時,媽媽由於太忙卻沒有在意,慢慢地老師也不再事無巨細地告訴她了。

期中考試後,媽媽看到錦程的成績單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錦程這次考試不僅不再是第一名,而且被擠出前十名了,媽媽震驚的同時開始了深刻的反思。她這才想起這學期以來忽略了與孩子老師的溝通,對孩子學習狀況沒有進行及時的了解並采取相應的措施。

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情況,父母隻有通過老師才能完整而及時地了解。如果父母與老師不能保持良好的溝通,那麼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異常狀況時,他們往往不能及時得知。這容易導致孩子不良的學習行為愈演愈烈,等父母發現時再糾正就可能要花費更多心思了,也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孩子在家裏學習的時間畢竟有限,父母要想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必須隨時保持與老師的溝通。父母與老師溝通的內容不應該隻包括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更應該多了解孩子在上課時的表現,例如孩子回答問題是否積極等,也就是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態度等。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 記住孩子各科老師的通訊方式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平時父母與老師的工作都比較忙,麵對麵交流的機會自然會不多。因此,知道老師的通訊方式才能保證與老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現在的通訊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父母可以盡可能多地記住各科老師的通訊方式,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老師就孩子的學習進行溝通和交流。

安蕾是個六年級的女孩,她平時學習很好。安蕾的媽媽一直與她的老師保持著良好的溝通,因此總能夠及時了解女兒的學習情況,並且針對這些情況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引導和教育。

媽媽平時很忙,沒有多少時間經常去學校,周末去又怕打擾老師的生活,所以她記下了各科老師的手機號碼和MSN號碼等聯係方式。她常常利用休息的時間打電話去問問老師女兒在課堂上的表現等,偶爾也利用網絡與老師進行溝通。

父母可以直接向老師詢問他們的各種聯係方式,如手機號碼、家裏的電話號碼、MSN,這些通訊方式使父母可以隨時與老師保持聯係,在不耽誤彼此工作的前提下,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