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踏踏實實地做人,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和光明的前途。然而,有些人自己本身存在許多缺點(比如總想貪圖一些小便宜)而且在孩子麵前毫不掩飾。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成功的教育,因為他們違背了父母教子的“定律”——法令行之,率先身之。
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往家趕路。當他們經過一個果園時,發現樹上果實累累。父親首先就產生了想摘一些水果帶回家的念頭。
他吩咐三個兒子分別站在通往果園的三條路上,並吩咐說,如果看見有人過來,就隨時發出警告。然後,這個父親就拚命地把水果往袋子裏裝。
突然,小兒子大聲地說:“嗨!爸爸!還有一條路沒有人看守。”
父親被兒子的吼聲嚇了一跳,他驚訝地問道:“這裏不是隻有三條路嗎?哪裏還有第四條呢?”
小兒子說:“還有天上那一條路。”
頓時,這位父親滿麵通紅,於是把袋子裏的水果全部丟下,帶著三個兒子匆匆忙忙地逃回家裏了。
小兒子的話似乎過於天真,但其父自私自利的言行已在不經意中影響了孩子。還有些年輕人,成天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可當著子女的麵還虐待自己的父母。
有個男人結婚一年後,有了自己的兒子。他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卻開始厭煩連走路都已經很吃力,除了吃飯和抽煙外,什麼事也幹不了的年邁的老父親。此時的父親,對他來說隻是個負擔。他很想把老父親打發走,便對自己的妻子說:“讓老頭子到外麵的世界去闖闖吧,在家呆著也是呆著。”
年輕人不顧妻子的反對,決定趕走老父親,妻子隻好讓步,說:“那就讓他帶上一條毯子走吧,也好遮擋點風雨。”
這個年輕的父親心裏隻想給老人半條毯子,但嘴上卻說:“好吧,就讓他帶上一條毯子走吧。”其實心中特別希望老父親再留下半條。
正在這時,他自己的兒子,一直睡在搖籃裏的嬰兒突然說起話來:“阿爸,你不必給爺爺一整條毯子,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那半條請你好好地收藏起來,等我長大以後可以把它給你,讓你也到外麵的世界去闖闖。”
這故事或許過於誇張,但是卻向父母們提出了警告:教子要注意“身教”。有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甚至是孩子的一生,或許孩子正踩著你的腳印前進。
有一個人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去鎮上的酒館喝上一盅。
一次,天正下著大雪,他還是和往常一樣吹著口哨向酒館走去。沒走多遠,他就覺得有人跟在後麵,回頭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兒子。
兒子踩著父親留在雪地上的腳印,邊跑邊興奮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腳印!”
兒子的話令他心中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館,兒子踏著我的腳印,將來他也會去酒館的。”
兒子的話提醒了父親,其父醒悟到“身教”的重要性,於是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為年齡小,孩子不可能具有成年人那樣的識別能力和控製能力;但他們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這是問題的關鍵。如果家長罵人,孩子也會這樣做,孩子們是不會接受大人可以這樣做而他們卻絕對禁止這樣做的。如果父母在生活中總是怒氣衝天,也就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