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養生(2)(2 / 3)

他在信中寫道:“為了適應你今天的處境,你正在進行自我調整,設法使你自己感到幸福。對此,我激動萬分,你說得好極了。孩子,隻要有鋼鐵般的意誌,你就可以把不幸變成優勢。如果不是這樣,你媽媽早該變得失魂落魄了……”

曼德拉極為重視學業,重視意誌的磨煉和高尚情操的培養,這是他對女兒的要求,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曼德拉對妻子的態度是平等的,對女兒的態度也是平等的,從這封委婉而溫和的信中,可以看出這位英雄人物高尚的情操,也可以看見家庭的和睦團結。

由此看來,立誌不僅可以成就事業上的輝煌,而且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齊白石是20世紀著名國畫大師,曾獲得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1957年,齊白石老人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中國人民傑出的藝術家”的齊白石,視書畫為自己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書畫中,以畫明心,寄情托誌,以誌養生。從他的書畫人生裏,我們可以禪悟出養生長壽之道。

四書性理,立命之道

凡人養生之道,無過於聖賢所留之經書。惟朕惟訓汝等熟習五經四書性理,誠以其中凡存心養性立命之道,無以不具故也。看此等書,不勝於習各種雜學乎?

譯文

世間流傳的所有保養身心以求益壽延年的辦法,任何人的任何書中都沒有可以超過聖賢所留下的經典著作。因此,我教導你們要熟讀四書五經和談論性命理氣之學的典籍。在這些經典著作中,無論是存心養性之說,還是安身立命之道,沒有不包容的。所以,讀四書五經不比讀各種雜書更好嗎?

成功教子黃金法則

讀書是一種涉及全身的活動。現代科學表明,腦的重量與聰明沒有直接關係,但與壽命有間接的關係。人衰老的本質是細胞的衰老,尤其是腦細胞的衰老。“腦強必多壽”,所以通過閱讀書籍不但能開闊思維視野,除卻抑鬱情緒等心理疾病,而且合理讀書、用腦亦延年益壽。最新醫藥研究發現:人體健康首要是心理健康,而良性精神刺激可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我們知道經常讀書用腦,能消解煩惱,養護“精、氣、神”,的確有利於健康。比如,老年人退離休後,易感到孤獨,改變這種心理狀態,適當讀書學習,是有效方法之一。讀書不但增長知識,擴大眼界,同時還有三點好處:一是容易消磨時間,使漫長的光陰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二是心專於書,少了許多的口角是非,忘了許多憂愁煩惱;三是書中動人的故事,優美的語言,可使人愉悅和振奮。

讀書能養生,還在於語言文字本身具有調節情感、解除煩惱、淡化抑鬱的功能。我國自古便有杜甫的詩能除病痛的傳說。現代的醫學專家發現,精神刺激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德國有一家病人圖書館,請那些慢性病、尤其是神經係統及心理係統障礙的患者,閱讀不同感情色彩的書籍報刊,病人康複得很快。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倡導“詩歌療法”,認為吟誦詩歌能改善心理和情緒狀態,有益於身心健康。在意大利,醫學家和詩人聯袂成立“詩藥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主治功能的詩集,供不同心理疾病的病人對症選用。

春秋時,魯國有個叫閔子騫的人,拜孔子為師。開始時,他臉色幹枯,過了一段時間,開始變得紅潤起來。孔子看見覺得奇怪,便問是什麼原因,閔子騫說:“我生活在鄉下,看到達官貴人坐著華麗的車子,前後龍旗飄飄,很是羨慕,因此寢食不安,臉色幹枯。如今,我受教師的教化,精讀做人治國之書,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醜了,那些‘龍旗’之類的東西,再也打動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臉色也就紅潤起來了。”閔子騫把自己臉色紅潤歸於讀書明理,這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