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養生(2)(3 / 3)

據史載,康熙三十八年已卯科會試,廣東貢生黃章正好100歲,他從廣東千裏迢迢到北京參加考試。黎明入場時,他竟讓自己的曾孫高舉一個書有“百歲觀場”的燈籠當向導。門外觀者達千人之多。道光十六年丙戌科會試,廣東舉人陸雲從103歲,仍不辭辛苦,赴京趕考,可是三場過後,仍未考中。別人問起,他卻不以為然地說:“考試必功夫做到極盡處,若稍有涉獵,即使僥幸得一科也於己無補,我惟期此心無愧,放而孜孜以求,卻不知老之將至。”

這些人一生為科舉而忙碌,其生命價值和意義姑且不說,隻是“不因老而廢學”這一點足以讓世人敬佩。同時,他們為科舉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發憤苦讀時,甚至他們自己也沒有料到,每當他們捧起書本,他們似乎已進入莊子所說的物我兩忘的美妙境界。從養生學角度而言,當他們捧起書本,其實便開始了世界上最好的養生功的練習。

張學良到台灣後,便一直在讀書與養蘭中度日,他的寓所總有朗朗書聲,每天清晨都能見到他在蘭園中勞作。這些是非常適合老年人活動形式,於健康長壽大有益處。張學良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書畫,自藏自娛,尤精鑒賞,常與書畫大師張大千聚會交流。他認為,對於養生讀書似乎比滋補營養更勝一籌。

莎士比亞說得好:“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學習對每個人來講都很重要,人們的生活少不了書,或茶餘飯後的消遣,或指導實踐工作的工具,全是書。那麼,選取什麼書呢?曰“凡人養生之道,無過聖賢所留之經書”。推崇四書五經,顯出了時代特征,是其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在現代社會,科學分門別類,異樣繁複。“好書如聖藥,壞書是毒藥”。讀書養生要選擇文字優美、意境深遠、品位高雅的書來讀,並不斷讀出自己的見解來,同時堅決拒絕那些誨邪、誨淫、誨盜的書。因為,它們非但不利於養生,反而會使人誤入歧途,心緒難平,導致短壽。因此,讀書養生,應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好的書籍至關重要。

畫家程中銳有詩道:“人活百年不足奇,修身養性必堅持。閑情逸致花魚鳥,陶冶情操書畫詩。與事無爭恭儉讓,助有為樂善人慈。胸懷豁達精神爽,順其自然福壽至。”

讀書可以安享腦力不衰之樂,可以陶冶心靈、排遣孤獨;讀書能醫愚,能防病。教育孩子從小與書為友,以讀書養生,其樂無窮,何樂而不為。

以義為利,義安則利

程子雲:“所謂利者,不獨財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但尋自己穩便處,皆利心也、聖人以義為利,義安處便是利。凡人惟棄利己之心,以求義之所安,則為忠臣者亦此道、為孝子者亦此道。”人人皆當以此語為至教而奉行之也。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