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
上班族無論是選擇散步、打球、遊泳,還是在健身房進行器械等訓練,都必須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尤其是患慢性病的人,更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鍛煉。而且,不能長期單一地進行某一項鍛煉,因為每項運動使用不同的肌肉,或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同部位的肌肉,一定要保持運動多樣化才能更全麵地使身體健康。
第三,控製運動強度和時間。
運動強度是確保運動效果和安全的重要指標,包括心率、代謝當量、功率等。以心率為例,一般來說,運動的目標心率以達到最大心率的60%~80%為宜。在剛開始運動時,最好隔日運動,在逐漸適應後再每天運動,就會產生較好的訓練效果。當然,也可以一天進行緩慢的鍛煉,第二天縮短時間而增加強度。
第四,控製動作頻率。
很多人為了完成自己的運動計劃,會冒險地加快動作頻率,並且不顧身體的反應而堅持練習。尤其像舉重之類的鍛煉,如果做得太快,劇烈的動作會超出人體肌肉負荷,從而容易受到傷害。這裏有一個簡單的規則:2秒舉起,4秒放下,保持有節奏的動作起落,要知道,做得越慢,收到的效果會越好。
第五,運動後的“冷卻”和伸展運動。
健身之前身體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預熱”,鍛煉之後身體同樣也需要時間恢複平靜,讓心率重歸正常。劇烈運動後,要緩緩地放慢動作,直到心跳還原至每分鍾120下或更少。當感到自己的心跳趨於緩和,呼吸也逐漸平穩時,就完成了最後的“冷卻”工作。在身體“冷卻”之後,還要進行相應的伸展運動,運動鍛煉的肌肉往往會變得緊繃而縮短,伸展運動就是幫助放鬆肌肉,從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
走出了運動的誤區,學會了科學健身,就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的效果。
健康箴言
打拳跑步舞劍,健康要靠鍛煉。
——諺語
健身陋習,不可小覷
工作的細節決定事業的成敗,生活的習慣決定身體的健康。運動健身是一個良好的習慣,能夠使人更加精力充沛,應對工作上的種種問題。然而,在運動中很多人也存在一些“問題”,但他們自己卻渾然不覺,而這些陋習往往會對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
運動之中不飲水。水是生命之源,它對於健康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體在進行運動和重體力勞動後,對於水的要求會更高。很多上班族隻了解到了運動的益處,卻忽略了應當注意的事項,在運動中往往忘記補充水分,這是錯誤的行為。人們在參加體育運動時,身體會大量出汗,如果出汗過多,會影響人體內的液體平衡,從而會影響人中樞神經的活動。當人體失水達到體重的5%時,人體內的血漿量就會下降15%以上,會給運動帶來影響。而臨床研究發現,及時補水能增加人的血漿量,減少血管阻力,從而可提高心髒的工作效率,延長運動的時間;另外,在體育運動中適量地飲水還會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因此,上班族不僅平時要保證有足夠的水分攝入,成人一般每天需要1200~2000毫升水,在運動時更要根據出汗量足量補充流失水分,同時要補充適量的電解質,如鉀、鈉等,防止由於大量出汗導致電解質大量流失後失衡,影響運動效果。
空腹運動。當前,很多上班族女性為了保持身材苗條,都選擇空腹運動。她們認為空腹時腸胃不需要多少血液,這時候運動腸胃並不會和四肢因爭血液而發生矛盾。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空腹運動的危害很大,嚴重時還可引起猝死。運動時需要適當的能量,人體平時能量的來源,主要是靠飲食中攝取的糖類轉化而來的,當空腹進行運動時,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脂肪。人在空腹運動時,血糖偏低、血液黏稠,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會明顯增高,因此會產生損壞心肌的有毒物質,引起心律失常,再加上氣溫變化、血管收縮等原因,有可能導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