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臨床表現與分型(1 / 1)

一、一般臨床表現

高脂血症患者因其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等血脂成分含量高於正常,機體代謝出現了一係列的病理改變,可有頭暈、胸悶、心悸、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體麻木等臨床表現。但也有不少高脂血症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僅在查體做血脂檢查時才發現本病,還有的病人甚至在合並了糖尿病、卒中、冠心病、脂肪肝等病症後做血脂分析才確診本病。所以,有人把高脂血症稱之為“無聲的殺手”。

二、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標準及臨床表現

為了有效地防治高脂血症,現將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標準及臨床表現介紹如下。

1.I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又叫高乳糜微粒血症,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疾病。也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因其脂蛋白酯酶先天性缺陷,外源性三酰甘油不能被水解,造成大量乳糜微粒堆積於血液中。本病常在10歲以內被發現。其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1)皮膚變化,可以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在背、肘和臂部可見皮疹樣的黃色瘤。

(2)肝脾大,其大小程度隨血液中三酰甘油含量的高低而改變。

(3)反複腹痛,常伴有急性胰腺炎發作。

(4)當血清三酰甘油顯著升高時,眼底可出現高脂血症性視網膜病變。

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此症又稱為高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屬於顯性遺傳性疾病。本型比較多見,可從父母遺傳得到。其中部分患者屬於近親結婚。其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1)黃色瘤:可發生於眼瞼部,表現為眼周圍的一種黃色斑,稱為眼瞼黃色瘤。也可發生於肌腱,稱為肌腱黃色瘤。

(2)早發動脈粥樣硬化:約60%以上的病例在40歲以前即有心絞痛等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甚至有報道在幼兒時期即已發生心肌梗死者。

(3)脂性角膜弓:常在40歲以前,眼角膜上即可出現典型的老年環,形似鴿子的眼睛。

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也稱為“闊β”型高脂蛋白血症,常為家族性,屬於隱性遺傳性疾病。患者常在30~40歲時出現扁平黃色瘤,常發生在手掌部。出現早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周圍血管病變,常伴有肥胖和血尿酸升高,大約40%的患者可有異常的糖耐量變化。

4.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又稱為“高前β脂蛋白血症”,在臨床上非常多見,常在20歲以後發病,可為家族性,呈顯性遺傳。本型的化驗特點為:內源性三酰甘油含量增高,可能是由於肝髒合成增加,或者由於周圍組織清除減弱。

本型的典型臨床表現為:肌腱黃色瘤、皮下結節狀黃色瘤、皮疹樣黃色瘤及眼瞼黃色斑瘤;動脈粥樣硬化,血尿酸增高。

5.V型高脂蛋白血症本症是I型和Ⅳ型的混合型,即高乳糜微粒和高前β-脂蛋白血症,可同時兼有兩型的特征。常繼發於急性代謝紊亂,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腎病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