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及用法:1.將黨參、白術、當歸、熟地去淨灰渣,烘幹,製成粉末。2.仔雞宰殺後取出內髒,宰去足爪,洗淨。3.精鹽、紹酒1附子營養成分:附子含有烏頭堿、次烏頭堿、塔拉胺、川烏堿甲、川烏堿乙及消旋去甲基烏藥堿、棍掌堿等成分。
藥用功效:熟附片強心作用較強,煎煮愈久,強心作用愈顯著,毒性愈小。對甲醛性和蛋清性關節腫脹有明顯的消炎作用。有鎮痛和鎮靜作用。能抗心肌缺血缺氧,促進血凝。對垂體腎上腺皮質係統有興奮作用。5克,與中藥末調勻,抹在雞身內外,放入蒸碗內,加籠蒸熟透,取出揀去薑、蔥、花椒。4.炒鍋置旺火上,下茶油燒至七成熟,將雞入油鍋炸成金黃色,至皮酥撈出。
功效:補血活血,補脾益氣。適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眼花,產後乳少等症。
營養分析: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黨參性味、性平,味甘。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生津。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
30.二仙燒羊肉
原料:仙茅、淫羊薷、生薑各15克。
製法及用法:用紗布裹好入沙鍋,加適量清水,再入羊肉250克,以小火將羊肉燉熟,調鹽、食油、味精各少許。食時去藥包,食肉飲湯。
功效:溫陽散寒,健脾益氣。
營養分析:仙茅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用於陽痿精冷、筋骨痿軟、腰膝冷痹、陽虛冷瀉。
31.蓮子茯苓散
原料:茯苓、蓮子各100克。
製法及用法:茯苓、蓮子各100克,共研粉。服15克/次,2次/日,在每2餐之間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宜常服。
功效:健脾養心安神。主治更年期綜合症;症見神疲懶言,食欲不佳,抑鬱寡歡。
營養分析:蓮子肉甘、澀、平。歸脾、腎、心經。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用於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
無花果
營養成分:無花果除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外,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延胡素酸、琥珀酸、奎寧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多種營養成分。
藥用功效:無花果含有的脂肪酶、水解酶,具有降低、分解血脂功能,可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從而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成熟果實的果汁中可提取“苯甲醛”,具有防癌抗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食用無花果還能促進食欲、潤腸通便、利咽消腫。32.薏米燉雞原料:土雞(留雞肝、雞膿)1隻,薏苡仁50克,香附子10克,蔥、生薑、胡椒、鹽、芹菜各適量。
製法及用法:①雞切塊,與薏苡仁共放火鍋中,加適量水,煮沸後改小火煮1小時,撇浮,將雞肉取出撕絲,入少許米酒、鹽、胡椒拌勻服食。②雞肝、雞肺切片、排熱水;香附子切細片,用200毫升水煮至100毫升取湯汁,再入雞肝、雞肫,中火煮熟食。隔日1劑,隨量食。
功效:調肝,健脾,利濕。主治濕邪內蘊型更年期綜合症;症見神經痛,關節痛。
營養分析:薏苡仁,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利水除濕而利關節,除腳氣;味甘補脾,脾旺則能榮養四肢,通利血脈。製酒後,增加了通經絡之力。
33.燒冬瓜
原料:冬瓜750克,醬油15克,鹽3克,味精2克,澱粉(豌豆)5克,香油3克,大豆油50克。
製作:1.冬瓜去皮去瓤,切成滾刀塊,放開水鍋內焯透撈出,再放涼水內泡涼,瀝幹水分備用。2.鍋放火上,添入油,油熱時,隨下入醬油、鹽、鮮湯,放入冬瓜小火煨一會兒,勾入流水芡,加入明油,香油,即可裝盤食用。
用法: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功效:水腫調理、清熱解毒調理、利尿調理。
營養分析:冬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冬瓜性寒,能養胃生津、清降胃火,使人食量減少,促使體內澱汾、糖轉化為熱能,而不變成脂肪。因此,冬瓜是肥胖者的理想蔬菜。同時冬瓜有抗衰老的作用,久食可保持皮膚潔白如玉,潤澤光滑,並可保持形體健美。楊梅營養成分:楊梅營養豐富,除含有葡萄糖、檸檬酸、乳酸、蘋果酸、果糖及蠟質等物質外,還含有多種有機酸和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C最為豐富。楊梅的果仁中含有氰氨類、脂肪油。
藥用功效: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及大量維生素C,能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可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楊梅果仁中的氰氨類、脂肪油等也有抑製癌細胞的作用。楊梅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並能殺菌,治療痢疾腹痛。此外冬瓜還有良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不但解渴消暑、利尿、還可使人免生疔瘡。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
34.營養馬鈴薯泥
原料:土豆200克。
製作:1.馬鈴薯洗淨去皮,切片。2.將馬鈴薯片放在鍋中用水熬軟、撈出。3.趁熱將馬鈴薯片搗爛。4.用準備好的高湯1杯將馬鈴薯泥調稀,至黏稠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