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精益求精,其實就是一個熱情和努力的問題。正是為了成就什麼或獲得什麼,我們才專注於什麼,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從這個本質的方麵說,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們用生命做的事。
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以這樣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當我們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並不是分內的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超越他人的機會。
有進取心才會更進步
NBA傳奇人物邁克爾-喬丹總結自己的一生時曾說:“從‘不錯’邁入‘傑出’的境界,關鍵在於自己的心態。”這位曆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結合自己奮鬥曆程,隻用一句話便表明了人生成功的最大秘訣。在工作和生活中,你可以使自己變得很優秀,也可以使自己過得很平庸,這一切並不完全取決於別人或者環境對你的需求,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一顆進取的心。
在企業中,對工作負責的員工或許是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稱職的員工。但絕對不是一個優秀的員工。滿足現狀意味著退步,不斷進取才能抵達成功。一個人如果從來不為更高的目標做準備的話,那麼他永遠都不會超越自己,隻能永遠停留在自己原來的水平上,被不斷進步的社會和不斷更新的工作淘汰。因此,如果你想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就必須要有進取心,就必須不能安於自己長時間的平庸。
因此,不管你在什麼行業,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技能,也不管你目前的薪水多豐厚、職位多高,你仍然應該告訴自己:“要時刻擁有進取心,追尋更高目標。”追尋更高目標,便意味著更高程度的自我價值實現,這種強烈的自我提升欲望促成了許多人的成功。傑出人物從不滿足現有的目標狀況。隨著他們的進步,他們的標準會越定越高;隨著他們眼界的殲闊,他們的進取心會逐漸增長。對於比爾-蓋茨來說,如果說他僅僅希望開一個小公司賺點錢。
那麼他20歲時就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如果說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是他的最高理想的話,早在32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如果他沒有不斷超越自我的誌向,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可以醉心於自己的偉大成就而舉步不前了。
凡是事業有成的人皆是如此,他們會以畢生的精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標,不斷追求新的技能以及優勢的開發。即使偶有突發事件。他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目標。
李某曾經在一家合資企業任首席財務官。在成為首席財務官之前。他工作非常賣命,並做出了突出的成績。老板非常賞識他,第一年就把他提拔為財務部經理,第二年提拔為首席財務官。坐上首席財務官職位後,拿著豐厚的薪水,駕著公司配備的專車。住著公司購買的房子,他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他的工作熱情卻一落千丈,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樂上麵。當朋友問他還有什麼追求時,他說:“我應該滿足了,在這家公司裏。我已經到達自己能夠到達的頂點了。”李某認為公司的CE0是董事長的侄子,自己做CEO是不可能的,能夠做到首席財務官就到達頂點了。
他在首席財務官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卻沒有幹出一點值得一提的業績。朋友善意地提醒他:“應該上進一點了,沒有業績是危險的。”
沒想到。李某竟然說:“我是公司的功臣,而且這家公司離不了我李某,老板不會把我怎麼樣的!”
他甚至在心裏對自己說,豐厚的薪水永遠屬於我,車子永遠屬於我。房子永遠屬於我,沒有人可以奪去,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我。的確,公司很多工作都離不開李某。然而,他的糟糕表現,還是讓老板動了換人的念頭。終於,在一個清晨,李某駕著車,和往日一樣來到公司,優越感十足地邁著方步踱進辦公室裏,第一眼看到的卻是一份辭退通知書。
被辭退了,豐厚的薪水沒了,車子不得不還給公司。而且,他還從舒適的房子裏搬了出來,不得不去租一間小得可憐的、上廁所都不方便的小套間。
試著為自己設立更高的目標吧!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後,你有沒有想過:“我應該能夠做得更出色一點。或者更勤奮一點兒?”你完成工作的質量是否比以前高?速度是否比以前快?你的工作習慣、態度、解決事情的方法與以前相比是否更好?
不斷追求更高的自我定位。從根本上說。是為了自身不斷的進步。不斷進取的過程更是重塑自我的過程。這好比跳高運動員,不斷進取就是要把有待躍過的橫杆升高一格或幾格,力爭做到更好——很可能,這“更好”並非巨大的超越,而僅僅是超出那麼一英寸左右。但每當運動員們嚐試跳得更高一點兒時,他們實際上就是要重新塑造自我。他們必須重新思考自我的含義。然後,他們要設定新的目標——不是基於過去的紀錄。而是基於重新思考後對自我的全新認識。這個新的自我所處的位置更高,必將會有更傑出的工作表現。
這麼做時不要想著是為了討得老板的歡心。也不要寄希望於能立即加薪升職。因為有時你積極進取,對於老板而言,隻說明你是一個有價值的員工,但也僅此而已。老板由於利益的緣故不會給你升職,但你的價值又何止於此?你在其中所獲得的成長是其他甘於平庸者無法企及的。即使你和他們處於同一職位,你也會顯得卓爾不群。
優秀之人都有好習慣
亞裏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的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一個好習慣,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詞,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便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據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習慣性動作?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它具有一貫性。它通過不斷重複,使人們的行為呈現出難以改變的特定的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習慣就像一根繩索。每天我們都織進一根絲線。它就會逐漸變得非常堅固,無法斷裂,把我們牢牢固定住。”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是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是個大煙鬼,煙抽得很凶。在一次度假中,他開車經過法國,天降大雨,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停了下來。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鍾,蓋蒂醒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後。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煙盒,不料裏麵卻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一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已關門,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有修養的人。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竟如此驚人的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鍾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抽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煙癮很大,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大的缺點。但保羅。蓋蒂卻堅持改變,這是因為他意識到了習慣的巨大力量。一位理智、成功商人居然會為一支香煙六神無主,如果是在休閑時間這倒沒什麼影響,如果是在談一筆大買賣,這個習慣則會影響他的判斷。進而影響整筆生意的完成。一個人要是沉溺於壞習慣之中,就會不知不覺把自己毀掉。
好的習慣使我們受益,讓我們很自然地去做某些事情,而無須在意誌方麵付出巨大的努力;壞習慣則是我們行動的障礙,還腐蝕著我們的意誌力,我們很容易受它的控製,成為它的奴隸,意誌堅強的人也不例外。保羅-蓋蒂的例子就足以證明這一點。隻是與普通人不同的是,保羅-蓋蒂憑著毅力改變了自己的壞習慣。這可是常人所難為的。
優秀員工之所以優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一些良好的習慣,不論是竭力挖掘自己的天賦,還是在工作中傾注熱情,這樣的優秀,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因此,要想使自己優秀,首先讓自己養成優秀的習慣。
1.善於學習
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思維活躍、能力超強的新人或者經驗豐富的業內資深人士不斷地湧進你所在的行業或公司,你每天都在與他人競爭,因此你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增進自己的競爭優勢,學習新知識並在工作當中學到新的技能。
在領導者的眼中,一名優秀的員工一定是一名善於學習的人。不要認為人們隻能在教室裏學到知識,好的員工要學會從自己的工作中吸取經驗教訓,向願意和其分享的人學習能夠學到的一切知識。從書刊雜誌以及互聯網上獲取信息,通過觀察和學習新的趨勢,使自己能從專家的角度進行思考,使自己更加自如地掌控未來的變化,很好地幫助自己適應工作的多元化需要。
2.有序工作
一名善於適應工作複雜化的員工,能夠敏銳地分出工作的輕重緩急,把擺在麵前的任務根據重要性分出不同的等級。然後將重要的工作馬上完成,次要的和不那麼重要的可以先放一放,待時間充裕時完成。將重要的部分進行明確化、簡單化,同時集中精力解決問題,不能將所有工作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處理。不重要的枝節果斷地去除,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將精力完全集中在某一點,避免做無用功。實在不能省去的部分就用其他簡單的方法取而代之:將需要花費較少時間的工作積攢起來一次性完成。這樣可以將複雜的工作簡單化,能夠提高效益和爭取時間。
3.認真負責
把每一個新情況當成機遇。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麵。把每一項挑戰都看作是一個新的機遇。看作是對自己的智力和適應能力的測驗,這樣才會使自己獲得真正的提高。具有依賴心理的人在麵對複雜化的挑戰時往往把責任推給別人,他們會說:“這不是我的責任”,或者“你決定吧。”而獨立自主的人則會說:“我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負責的。”或者“我抽時間做吧!”保持前一種態度的人永遠也不會得到企業的信賴。
4.適應壓力
工作中的壓力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能否適應這份工作。如果適應的話。那麼工作中的壓力就是自己進步的動力,就會很從容地去麵對,找出壓力的根源所在。如果是知識欠缺,那麼就要給大腦充電;如果是人際關係等其他方麵欠缺,那麼就要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多找公司的同事談心。當然壓力的來源很多,這就要求員工要自信,能夠找出壓力的原因,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留給自己發展的空間,才能夠很好地適應工作中的壓力。
今天要比昨天更努力
隻有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每天都多做一點點,才能抓住寶貴的時間創造事業的成功。
工作態度決定一個人的職業高度,工作的質量也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不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企業裏不可或缺的人物,你才會擁有幸福充實的生活。
許多年前,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者問一位大教堂的牧師:“你能告訴我任何關於南非樹蛙的情況嗎?”
那位牧師說:“你可能不想知道南非樹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有人會邀請你到他們的公司開發關於南非樹蛙的項目,還能付給你一大筆錢,就為聽聽你對南非樹蛙的意見。當然,這是很專業的一門學問,聽眾可能不多。但想想看,隻要持續5年內每天花5分鍾閱讀相關資料,你就能夠成為‘南非樹蛙’這個陌生領域中最權威的人。”
這位學者在此後的工作中,常常想到牧師說的話,這些話讓他受益匪淺——憑借“每天多學一點點”的精神,通過連續5年不懈地努力鑽研,最終成為了“南非樹蛙”項目研究領域的權威。實際上,成功者和失敗昔的分水嶺就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輕率疏忽,都力求達到最佳境地,每一天都很努力,絲毫不會放鬆;他們願意每天多花5分鍾閱讀,多打一個客戶訪問電話,在細節上多努力一點點,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試驗一次……然而,那些失敗者每天甚至不願意投資5分鍾的時間來多做一點努力。
伍迪-艾倫說過:“生活中90%的時間隻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隻停留在為搭公車而搭車、為吃飯而吃、為回家而回家、為工作而工作的生活層次。他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做事情像流水賬一樣,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從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標。就這樣,很多人臨到退休時,才開始問自己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什麼而活著。剩餘的日子也在風燭殘年的病痛中一一點一點地流逝,一直到老死。”
對此,舉世聞名的哲學家馮-哈耶克認為,“如果我們多設定一些有限定的目標,多一分耐心,多一點謙恭,那麼,我們事實上便能夠進步得更快,而且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們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及洞察力,並以此為驕傲,那麼我們就會反其道而行之,事倍功半。”
對於每一位員工來說,對待工作僅僅一絲不苟、忠於職守是不夠的,還應該更努力一點,還應該要求自己在做完本職工作後再多做一些事情,比別人期待得做得更多一點。這樣就可以做得更好,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當然,你沒有義務要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自願去做。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上司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雖然每天多做一點工作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好感。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更努力的工作態度能使一個人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上司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另外,做完自己職責份內的事情,再努力幹其他事情的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往往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是一個世人皆知的因果法則。或許你的付出不可能馬上得到相應的回報,也不要氣餒,應該一如既往地再努力多付出一點,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上司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總之,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每天多做一點點!隻要你每天多做一點點,每一天都是一個階梯,都是新的一步。換句話說,隻有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的進步;隻有不斷地行動,才有不斷的成就。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每天多做一點點,日積月累,作為普通員工的你也會邁上成功的階梯,獲取滿意的成果,成為最受企業青睞的員工。
熱情是前進的靈魂動力
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
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隻有用自己真正的熱情投入其中,才可能點燃一個人心中潛藏的力量,最終取得出色的成績。
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賀拉斯-格裏利曾經說過:“隻有那些具有極高心智並對自己的工作有真正熱忱的工作者,才有可能創造出人類最優秀的成果。”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也有句名言:“一個銀行要想贏得巨大的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個做夢都想把銀行經營好的人作總裁。”這即是說,對於一名員工來說,原本枯燥無味、毫無樂趣的工作,一旦投入了熱情,立刻就會呈現出新的意義,取得不同凡響的成績。
激情是前進的動力,一個人如果沒有激情,就不能把工作做好,更談不上敬業。而一個對自己工作充滿激情的人,無論在什麼公司工作,都會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聖、最崇高的一項職業;無論工作的困難是多麼大,或是質量要求多麼高,都會始終一絲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雅絲-蘭黛是許多年來《財富》與《福布斯》雜誌等富商榜上的傳奇人物。這位當代“化妝品工業皇後”白手起家,憑著自己的聰穎和對工作及事業的高度熱情,成為世界著名的市場推銷專才。由她一手創辦的稚絲-蘭黛化妝品公司,首創了賣化妝品贈禮品的推銷方式,使得公司在同行業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走在了化妝品銷售領域的前列。雅絲-蘭黛之所以能創造出如此輝煌的事業,不是靠世襲,而是靠自己對待工作和事業的激情得來的。在80歲前,她每天都能鬥誌昂揚、精神抖擻地工作10多個小時,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實在令人驚訝。今天的蘭黛名義上已經退休,但實際上,她照例會每天穿著名貴的服裝,精神抖擻地周旋於名門貴戶之間,替自己的公司做無形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