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一點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你沒有義務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卻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來驅策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如今在每個公司,個人的工作內容相對比較確定。並不一定有許多“分外”之事讓我們去做。而且,當一個人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工作,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其實並不難。
但是,我們往往缺少的卻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點點責任、一點點決心、一點點敬業的態度和自動自發的精神。
比別人多做一點會使你最大限度地展現你的工作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天賦,讓自身不斷升值,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的人。
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
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職責。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工人的職責是愛崗敬業……社會上每個人的位置都不同,職責也有所差異,但所有的崗位都有一個最起碼的職業要求,那就是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
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與他的夥伴們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鄰近一戶人家的窗戶上,一塊玻璃被擊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從屋裏跑出來,大聲責問是誰幹的。夥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老人跟前,低著頭向老人認錯,並請求老人寬恕。然而,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
回到家,闖了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父親並沒有因為他年齡還小而開恩,而是板著臉一言不發,坐在一旁的母親為兒子說情。可父親隻是冷冷地說道:“家裏雖然有錢,但禍是他闖的,應該由他自己負責。”
最後,父親還是掏出了錢,嚴肅地對小男孩說:“這15美元我暫時借給你賠償人家,不過,你必須想辦法還給我。”小男孩從父親手中接過錢,飛快地跑出去賠給了老人。
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空閑時間打工掙錢還給父親。由於他年紀小,不能幹重活,就到餐館幫別人洗盤子、刷碗,有時還撿破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掙到了15美元,並自豪地還給了他的父親。
許多年以後,當年的小男孩成為了美國的總統,他就是裏根。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一場經濟危機使這個國家的前途布滿陰雲。這次他負擔起了引領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國走出困境的重任。最終,他成功了,8年後,他把一個開始複蘇的美國交到了繼任者的手中。
後來,裏根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那一次闖禍之後,我懂得了勇於承擔責任的意義,我必須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勇於承擔責任是一種職業美德。作為一名員工,凡事要敢於承擔、敢於負責。在出現失誤時,不要置身事外,不要采取觀望態度,而應該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努力負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選擇逃避或推諉。
我們中國有句成語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獲多少;你對工作不負責任,工作也不會給你豐盈的回報。在現代企業裏,越來越需要那些敢作敢為、敢於承擔責任的優秀員工,因為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就意味著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任。
責任不是壓彎人脊梁的重擔,更不是阻礙人前行的負累,而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承擔責任會讓我們得到鍛煉,積累經驗,懂得如何應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考驗,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我們承擔的責任越多、越重,我們就能成長得越快、越好。
美國獨立企業聯盟主席傑克-法裏斯年少時曾在父親的加油站從事汽車清洗和打蠟工作,工作期間他曾碰到過一位難纏的老太太。每次當法裏斯給她把車弄好時,她都要再仔細檢查一遍,讓法裏斯重新打掃,直到清除所有的棉絨和灰塵,她才滿意。
後來法裏斯受不了了,便去向他父親傾訴,而他的父親微笑地告誡他說:“孩子,這是你的責任!記住,不管顧客有多麼苛刻的要求,隻要在你的工作範圍內,你都要盡力做到,並以應有的禮貌去對待每一位顧客。”
或許有人會說,隻有那些重要的崗位才需要認真負責,而自己隻是一名普通員工,隻要把工作做完就行了,至於責任感可有可無。
殊不知,這是一種放任自己的借口。企業是由眾多員工組成的,每一個人都負載著企業生死存亡、興衰成敗的責任。因此無論職位高低都必須具有很強的責任感,都應該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因為,一個人承擔責任的多少與他未來取得成就的大小永遠成正比。
將敬業的念頭刻在腦海裏
如果把“敬業”二字深深地銘刻在我們的腦海裏,我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工作,並能夠從中體驗到很多快樂,積累經驗,贏得更大的成就。不過,最後的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它不可能立竿見影。如果我們對工作不投入的話,成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對工作粗枝大葉,這對公司的影響也許並不大,但如果一直這樣,你的前途也就基本上被葬送了。
所以說,敬業,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時要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甚至把它當成自己的私事,無論怎麼付出都心甘情願,並且能夠善始善終。如果一個人能這樣對待工作,那一定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的內心,這就是我們現存熟知的職業道德。
在人類曆史上,職業道德一貫為人們所重視,尤其是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它更是所有想成就一番大業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要贏得人們的尊重,首先要有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有敬業精神,否則,即使你有一流的工作能力,也會因為缺乏敬業精神而遭到社會的遺棄。
總之,任何一家想競爭取勝的公司都會設法使每個員工敬業。沒有敬業的員工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然而,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無論到什麼地方,我們總是能發現許多投機取巧、逃避責任、尋找借口的人,他們不僅缺乏一種神聖的使命感,而且缺乏對敬業精神一般意義上的理解。敬業表麵上看起來是有益於公司,有益於老板,但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
成敗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人格。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也許並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但至少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那些投機取巧的人即使利用某種手段爬到一個高位,但往往被人視為人格低下,無形中給自己的成功之路設置了障礙。不勞而獲也許非常有誘惑力,但很快就會付出代價,他們會失去最寶貴的資產——名譽。誠實及敬業的名聲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遺憾的是,我們當中總是有那麼一部分人,他們工作時遊手好閑,偷工減料,借口滿天飛,還一點都不知道悔改。也許,在他們的腦海中根本就沒有敬業這個詞,更不會想到把職業當作一項神聖的使命。
一個頗有才華的年輕人,但卻工作散漫、缺乏敬業精神。這種人永遠得不到尊重和提升。人們往往會尊敬那些能力中等但盡職盡責的人,而不會尊敬一個能力一等卻不負責任的人。
公司或企業不斷發展,老板財產日益增加,這是每個人的敬業所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但更重要的是,個人也會獲得巨大的利益,這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也許,你在工作中的勤奮努力被老板忽視了,但是,你的同事是很清楚的,他們會因此而尊敬你;那些工作馬虎,卻能玩弄各種手段爬上領導崗位的人,雖然可以得到暫時的榮耀,卻必將遭到同事的輕視,也會因此而毀了自己的前程。投機取巧也許會使你一夜暴富,但也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使你臭名昭著。好的名譽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加速器,它是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努力投入才能脫穎而出
幹一行,愛一行,工作中一心一意。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要求每個職工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投入工作,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效益,這在每個公司都是一樣的。它不僅應該成為一種行為準則,更應該成為每個員工必備的職業道德。隻有擁有責任與夢想,色彩和光芒才會普照生命的每一角落。也許,目前你依舊處於困苦的環境之中,然而不要怨天尤人,隻要你忠誠敬業,努力工作,窘境很快就能擺脫,並在物質上得到滿足。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是艱苦奮鬥,這是被古今中外的無數成功者所證明了的。
缺乏敬業精神會導致許多不良後果。有些技藝不精的建築工人在拚湊了一些粗製濫造的房屋之後,還沒找到買主,有的房子就已經被暴風雨給摧毀了;有些醫科學生平時不學無術,不想花時間學習專業知識,致使在為患者動手術時驚慌失措,使患者擔負了巨大的生命危險;有些律師平日裏遊手好閑,不仔細鑽研各種法規,以致辦起案來拖遝糊塗,給當事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你要比別人做得更出色,就要精通所從事行業的方方麵麵。“業精勤於,荒於嬉”。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如果你能夠把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內容都了解清楚,並恪盡職守,把它做得最好,那麼,這不僅能為你贏得好的名譽,還可以為以後的事業播下希望的種子。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是這樣嗎?你真的已經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了嗎?你真的已經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潛能了嗎?實際上,人們往往擁有自己都難以估計的巨大潛能。如果每個人做每一件事都抱著追求完美的精神,那麼他的潛能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曾經有一位推銷員不知從哪本書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決定在自己的銷售過程中檢驗這句話。於是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總是將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錯過了。這些情況往往是在自己準備不充足、心不在焉或者信心不足時造成的。於是他製訂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付諸實踐到每一天的工作當中。比如,按計劃走訪大客戶;增加每天訪問的次數;爭取更多的訂單等等。麗個隻後,他比較了一下自己的進展,他現在的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一年後,他就驗證了“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十倍以上的力量”這句話。數年以後,他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史大的舞台上檢驗著這句話。
諺語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種觀念害了不少人。事實上常常是:一分耕耘,零分收獲;五分耕耘,零分收獲;九分耕耘,零分收獲;隻有十分耕耘,才有十分收獲。收獲往往不會那麼輕易地獲得。一分耕耘之後,人們常常看不到什麼收獲(當然,在他耕耘之後,就會有所積累,但不會迅速地轉變為收獲,有些人就由此放棄了追求;九分耕耘之後,還看不見收獲,又放棄了追求。
但這個時候,他已經有了九分積累,就在離收獲不遠的地方,他放棄了。成功與失敗就差這麼一點點。我們不僅要發揮才能,而且還要追求完美——製定高於他人的標準,並且實現它。
行動永遠比心動更重要
俗話說:“說一尺不如行一寸,心動不如行動。”很多人都在考慮,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裏?其實,人與人之間在智力上的差異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大。很多事情,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能不能做到,做的結果如何,卻是千差萬別。
無論公司還是做為一名普通的員工,光能想出好的戰略是不夠的,隻有把工作落實在行動上,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隻有心動而沒有行動,那麼這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下麵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天,老鼠大王組織召開了一次會議,緊急商討怎樣對付貓吃老鼠的問題。
老鼠們踴躍發言,出主意,提建議,會議開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一個可行的辦法。這時,一個號稱最聰明的老鼠站起來說:“事實證明,貓的武功太高強,死打硬拚我們不是它的對手。對付它的唯一辦法就是——防。”“怎麼防呀?”大家提出疑問。“給貓的脖子上係個鈴鐺。這樣,貓一走鈴鐺就會響,聽到鈴聲我們就躲進洞裏,它就沒有辦法捉到我們了!”“好辦法,好辦法,真是個聰明的主意!”老鼠們歡呼雀躍起來。
老鼠大王聽了這個辦法以後,高興得什麼都忘了,當即宣布散會並舉行大宴。可是,第二天酒醒以後,覺得不對。於是,又召開緊急會議,並宣布說:“給貓係鈴鐺這個方案我批準,現在開始落實。”
“說幹就幹,真好真好!”群鼠仍然激動不已。
“那好,有誰願意去完成這個艱巨而又偉大的任務呢?”大王發問道。
會場裏麵一片寂靜,等了好久都沒有回應。於是,老鼠大王命令道:“如果沒有報名的,我就點名啦。小老鼠,你機靈,你去係鈴鐺。”老鼠大王指著一個小老鼠說。小老鼠一聽,馬上渾身抖作一團,戰戰兢兢地說:“回大王,我年輕,沒有經驗,最好找個經驗豐富的吧。”
“那麼,最有經驗的要數鼠爺爺了,您去吧。”緊接著,老鼠大王又對一個爺爺輩的老鼠發出命令。
“哎呀呀,我這老眼昏花、腿腳不靈的怎能擔當得了如此重任呢,還是找個身強體壯的吧。”鼠爺爺磕磕巴巴,幾近哀求地說道。於是,老鼠大王派出了那個出主意的老鼠。這隻老鼠“哧溜”一聲離開了會場,從此,再也沒有見到它。最終,老鼠大王一直到死,也沒有實現給貓係鈴鐺的夙願。
係不到貓脖子上的鈴鐺,就如同沒有鈴鐺一樣,避免不了危險的存在。不錯,想要達到某種目的,必須要有可行的方案,並且將計劃落到實處,這樣的計劃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