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斤斤計較的話,他又怎麼能看到工資背後的成長機會呢?他又怎麼能理解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的未來所產生的影響呢?可以說,這樣的人隻會逐漸將自己困在裝著工資的信封裏,永遠也不會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以業務部門為例,如果工作是以“賺錢”為第一目標,那我們的業務人員就會經常有“欺騙客戶”的感覺,覺得與客戶成交,自己就拿提成,似乎是把客戶騙進來為自己賺錢似的。
可見,如果我們單純以賺錢為工作的第一目標,而不深入分析、了解我們的工作使命,那麼我們將陷入危險的境地,我們將無法保持職業的戰鬥力和生命力。
因此,作為一名組織成員,一定要了解組織的使命是什麼,自己的使命是什麼,這樣,工作起來才有真正的動力。當我們為使命而非為金錢工作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金錢,而且還能獲得更高的成就感。
鬆下電器公司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是由於鬆下電器的每一個員工都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鬆下電器才能夠發展得如此迅速,才能成為日本乃至全世界著名的企業。
在創業之初,鬆下的全體員工發誓要為達成公司的使命而團結奮鬥,在工作中,他們以公司的使命為己任,為達成使命聚在一起,竭盡所能、全力以赴地工作。他們的這種精神,一直持續到現在。
的確,為薪水而工作與為使命而工作,其結果足截然不同的。一個真正明白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的人是不會隻為薪水而工作的,因為如果那樣的話,意味著你不願意做自己本職工作以外的工作,不願意為公司的發展壯大多出一份力,不願意為組織的整體利益去犧牲個人的利益,不願意幫助企業其他成員,不願意做一名優秀的員工。
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好
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我們去做好。沒有不值得去做的工作,隻有做不好工作的人。不要輕視自己的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應該全力以赴、積極努力地去把它做到位。高樓大廈都是一磚一瓦壘砌而成的,所有偉大的事業都是從平凡的工作做起來的。
在職業生涯中,很多人渴望證實自己的優秀,但卻總是停留在夢想階段,而不願意去從基礎的工作做起,從而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價值的機會和走向成功的契機。其實,每一件事情都值得做好,都需要我們把它做到位。
一位年輕的修女進入修道院以後一直從事織掛毯的工作,但在做了幾個星期之後,她再也不願意幹這份工作了。她感歎道:“給我的指示簡直不知所雲,我一直在用鮮黃色的絲線編織,卻突然又要我打結,然後再把線剪斷。這份工作沒有任何意義,簡直是在浪費生命。”
身邊正在織毯的老修女卻對她說:“孩子,你的工作並沒有浪費時間,雖然你織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當老修女帶著她走到工作室裏攤開的掛毯麵前時,年輕的修女呆住了。原來,她們編織的是《三王來朝圖》,而黃線織出的那一部分則是聖嬰頭上的光環。她沒想到,在她看來不值得做的工作竟是這麼偉大。
其實我們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偉大工程的一小部分,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卻是不可缺少的,可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許你暫時無法體會到整體工作的美麗,但是,如果整體工作缺少了你那一部分,可能就什麼都不是了。
隻要你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你的工作就充滿了意義,而不管你從事的是哪一部分。每一個工作過程都成就著另一個過程,隻有絲絲相扣,整個工作才會和諧美好。每個人各就各位,盡職盡責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整個企業才能發展得更好。因為隻有完整的工作才有意義,就像隻有一部零件齊全的車才能在路上奔馳一樣,我們無法想象缺隻車輪的汽車能在大馬路上飛速行駛。
作為一名職業人,在工作中,沒有不重要的事情,任何工作都值得做好。如果每個員工都把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好、做到位,那麼整個企業就一定會有大發展。
對每個人來說,如果能將重複的、簡單的日常工作做精細、做好,並恒久地堅持下去,這樣的人就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許多年前,一位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心存感激,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是讓她意想不到的是,上司竟安排她洗廁所!
說實話,沒有哪個人喜歡洗廁所!更何況她是一個從未幹過粗重活、細皮嫩肉、喜愛潔淨的女大學生。而且,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還要求很高: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
她當然明白“光潔如新”的含義是什麼,她當然更知道自己難以實現“光潔如新”這一高標準的要求。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惱之中,也哭過鼻子。這時,她麵臨著人生第一步該怎樣走下去的抉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他處?
正在猶豫之際,公司一位前輩出現在她麵前,他並沒有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是親自做個樣子給她看了一遍。首先,他一遍遍地擦洗著馬桶,直到擦洗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
實際行動勝過萬語千言,她目瞪口呆,如夢初醒。於是,她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從此,她成為一個全新的人。當然她也多次喝過廁水,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也為了強化自己的職業精神。
幾十年後她成為日本政府的內閣大臣之一——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野田聖子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表現為她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任何工作都值得做好,都應該把它做到位。
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於他的職業態度,而隻有15%取決於他的智力。在工作中,當我們沒有更多、更明顯的優勢時,那麼積極的工作態度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態度就是競爭力。
最優秀的人是想方設法完成任務的人,最優秀的人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最優秀的人是“為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不斷地重複,最終使之成為現實”的人。
成功,就是將簡單的工作做好。“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隻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變成現實。”這是美國通用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對如何才能成功所做出的最好回答。
薪水隻是一種回報方式
現在很多年輕人將工作視為一種等價交換,他們認為我在公司於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僅此而已。他們看不到工資以外的價值,更看不到工作本身對自己的人生意義。他們因現在的工作與在校時的理想差距很大,事業心受挫,沒有了熱情但為了生存又必須工作,因此在工作中總是采取一種應付的態度。不能在工作中真正負起責任,不願多幹哪怕超出工作時間一分鍾的活。他們隻想對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將來的薪水,甚至是將來的前途。
某公司一位員工,在公司工作了lO年,薪水一直未漲。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內心的不平,當麵向老板訴苦,要求老板給他加薪。老板直言道:“你雖然在公司呆了10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不到1年,能力也隻是新手的水平。”
這名可憐的員工在他最寶貴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員工工資外,其他一無所獲。或許這個老板對這名員工的評價有些過激或者有欠考慮,因為他畢竟在公司呆了10年,但我們更應該相信的是,在當今這個日益開放的年代,這名員工能夠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續的內心鬱悶而沒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說明他的能力的確沒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認可,也可以換句話說,他的現任老板對他的評價應該是中肯的。這便是隻為薪水而工作的結果!
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一些人因為不滿足於自己目前的薪水。不認真工作,頻繁跳槽,結果將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都丟光了。到了感歎歲月不饒人時,連本應得到的薪水都可能得不到了。
試想,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薪水而大傷腦筋的話,他又怎麼能看到工背後的成長機會呢?他又怎麼能在工作中獲得比薪水更重要的技能和經驗呢?他的人生價值靠什麼體現呢?
一個隻會為自己的懶惰和無知尋找理由的人,一個總是埋怨老板對他的能力和成果視而不見的人,一個開口閉口老板太吝嗇的人,一個認為自己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應回報的人……這樣的人隻會逐漸將自己困在裝著工資的信封裏,永遠也不會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不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會被忽視。要相信大多數的老板之所以能做上老板的位置,一定有他們超出常人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們最不缺的或許就是明智和判斷力。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司的利潤,他們無疑很願意盡力按照工作業績和努力程度來晉升積極進取的員工。他們無一不喜歡那些在工作中能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公司需要這樣的人。
縱使我們發現我們的老板並不是一個有判斷力和明智的人,很少能注意到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也從來不給予我們相應的回報,那也不用懊喪,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現在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我們可以在工作學習更多。我們投身於現在的工作自然多半是為了現在的生活,但人生並不隻有現在,我們還有更為長遠的未來。
年輕人對於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為薪水畢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你目前工作的回報。但也隻是一種回報而已。並不能代表你的全部價值。因此,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更應該珍惜工作本身帶給自己的報酬。要知道,你的老板可以控製你的工資,可是他卻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他無法阻止你為將來所做的努力,也無法剝奪你因此而得到的回報。要知道,越是艱難的任務越能鍛煉你的意誌,越是具有開拓性的工作越能拓展你的才能,越是惡劣的工作環境越能培養你的人格,越是細小的瑣事越能顯出你的品質。
我們從校園走出來,參加工作,公司和單位便是我們成長中的另一所學校,它豐富了我們的經驗,鍛煉了我們的技能,增長了我們的智慧。與這些相比,我們每個月從公司領到的薪水算得了什麼。
公司支付給你的是金錢,工作賦予你的卻是可以令你終身受益的能力。能力顯然比金錢重要萬倍,因為它不會遺失也不會被偷。許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頂峰的興奮。也有墜落穀底的失意,但最終能重返事業的巔峰,創造自己人生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原因何在?因為有一種東西永遠伴隨著他們,那就是能力。他們所擁有的能力,無論是創造能力、決策能力還是敏銳的洞察力,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和學習得到的。
我們雖不能左右老板的思維,但是卻可以讓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我們雖不能要求老板洞察秋毫,但可以讓自己認真去工作;我們雖不能讓老板對我們負責,但可以在工作中自己對自己負責。
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回報方式,他不能完全體現你目前工作的價值,也不會體現你目前工作的價值。如果你想為了薪水而工作。那也應該是為了將來的薪水工作。如果隻顧眼前,盯著每個月的工資幹活,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鍛煉,你或許可以輕意領到眼前那點薪水,但你最終會毀了自己的未來。
工作是自我實現的途徑
一個人在工作中,隻有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才會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據統計,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的財產淨值達到了466億美元。如果他和他的家人每年用掉l億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這些錢。這裏還不包含這筆巨款帶來的巨大利息。那他為什麼還要每天積極的投入工作?
著名電影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財產淨值估計為10億美元。雖沒有比爾-蓋茨那麼富有,但也足以讓他在餘生享受十分優裕的生活,但他為什麼還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國的Viacom公司董事長薩默-萊德斯通在63歲時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很龐大的娛樂商業帝國。63歲,在多數人看來是盡享天年的時候,他卻在此時做了很重大的決定,讓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
且,他總是一切圍繞Viacom轉,工作日和休息日、個人生活與公司之間沒有任何的界限,有時甚至一天工作24小時。這樣的工作勁頭,他是哪裏得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那些擁有了巨額“薪水”的富豪,不但每天積極投入工作,而且工作得相當賣力。難道他們是為了錢嗎?
如果不是,那他們為了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在薩默-萊德斯通的話裏找到一些答案,他說:“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是對於我所做的事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我有一種願望。要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實現。”
是的,正是這種自我實現的熱情,使他們熱衷於他們所做的事業。使他們在他們熱衷的事業中取得巨大成功後,仍然一絲不苟的熱衷於他們的事業。他們就像一個冠軍獎章掛滿全身的賽車手,盡管已經知道自己超出對手很遠,但腳卻不會離開油門,他們愛自己創造出來的速度,而並非單純為了名和利。
對此,有心理學家發現,對大部分人而言,金錢在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誘人了。因為金錢存在終究隻是為人服務,而人生的追求不僅僅隻是滿足生存需要和物質的享受,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這方麵,一個人對自我實現的需要層次最高,動力也最強。
一個自我實現意識很強的人,往往會把工作當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竭盡全力去做好它,使個人價值得到完美和最大限度的實現。一個將工作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才華、能力和潛在素質,不斷自我創造和發展,他就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當然,我們談的不是瞬間的自我實現,而是可以驅使一個人達到不凡成就的自我實現,這種自我實現需要一種熱情,一種對事業前程持久的熱情。若與被薪水所驅動的那些人相比而言,為滿足“自我實現”這一人類最高需求而奮鬥的人隻占少數,所以,對工作保持持久的熱情在一般人當中就像鑽石般少有,然而,在築夢者和成功者當中。這種熱情卻像空氣般普遍。
我們常說,熱情是夢想飛行的必備燃料。熱情驅使著世界上每一位最傑出的人,他們為追求自我實現而在他們迷戀的領域裏到達人類成就的巔峰,推動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讓自己擁有這種熱情吧!讓它持久地在你工作中為你積蓄力量,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吧。如果你還沒有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你也不要麻痹自己——認為自己工作就是為了賺錢。
不要對自己說:“既然老板給的少,我就幹的少,沒必要費心地去完成每一個任務。”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應該牢記:金錢隻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你必須充滿熱情地去工作,正如你必須充滿熱情地去生活。
缺乏熱情會讓你消沉。消極的思想會讓你看不到自己的潛力,失去信心會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不珍惜工作機會會讓你浪費更多寶貴的時間,失去自我會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