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父親告誡他的孩子說:“無論將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如果你能夠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並認真負責,那麼,你就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操心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散漫粗心的人到處都有,而對自己的工作善始善終、充滿激情的人卻很少。”

正如這位父親所說,職場中的一些人,隻在背後有人催促時,才會去做他應該做的事。其實,這些人活得可一點也不輕鬆,因為他們“心很累”,這種累是“無效”的累一一他們可能看上去大半輩子都在辛苦工作,卻始終得不到提拔晉升。

一位電腦工程師在公司人事縮減時被裁,他難過極了。“我又沒犯什麼錯,”他沮喪地問同事,“經理為什麼把我裁掉?”“大概是你哪裏做得不夠好。”同事A說,“還記得上次他要你指導業務部門使用計算機,你坐在那裏沒事幹,剛好被他逮到。”

“什麼,我沒事做?那時大家剛好都沒有問題,我才自己上網的。我不是照樣在一旁待命,有人發問我不也是馬上就去?”他反駁。“就是啊!”同事B附和說,“經理留下來的另一個工程師,那天幫別的部門修計算機,修到整台計算機壞掉,經理沒裁他,竟然是裁你,真說不過去!”

最後,同事A終於說:“哎,不服氣你去問老板嘛。”“可是,”他猶豫了起來,“這樣好嗎?沒看有人這樣做過……”

“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去自取其辱,”同事B說,“裁員還會有什麼理由?何必挑明了讓大家尷尬?”

“但是問清楚了,真有錯,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是嗎?”同事A說。同事A的話讓這位工程師回家想了好多天,他實在耐不住心裏的不滿和疑惑,終於決定親自找經理談一談。

“我隻是想了解一下這次裁員的原因。我知道這次為了精簡公司編製,總得有人給裁掉,但我很難把裁員的原因和自己的表現連在一起。”他將在心裏排練了好久的話一口氣全講了出來,“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現不好,請經理指點,我希望有改進的機會,至少在下一份工作上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經理聽完他的話,回答道:“你的能力還不錯,也沒犯過什麼重大過失,可是,如果你在過去的工作中都表現得這麼主動積極,今天被裁的人肯定不會是你。”

缺少自發自動的精神,難免成為公司裏“可有可無”的人。因為他們隻是在被動地應付工作,機械地完成任務。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創造性和聰明才智體現在工作中呢?

我們知道,沒有一個人願意與成天無精打采的同事打交道,也沒有一個老板會提拔終日萎靡不振的員工。因為這樣的人不僅自己毫無效益可言,還可能是影響整個團隊士氣的“害群之馬”。

比如,殼牌石油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部長就曾經說過:“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而言,我們希望招到的員工都是一些對工作充滿激情的人,這種人盡管對行業涉獵不深,年紀也不大,但是,他們一旦投入工作之中,所有工作中的難題也就不能稱之為難題了,因為這種激情激發了他們身上每一個鑽研的細胞。另外,他周圍的同事也會受到他的感染,進而產生出對待工作的激情。”

真正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也是對自己的未來認真負責的人。如果一個人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別無選擇,他應該努力克服被動。工作的習慣,最好做到將其從個性中連根拔除!做一個自發自動、熱情向上的人。

吉米是一家電腦公司的業務主管,現在這家公司的生意相當火爆,員工們對自己的工作也充滿了熱情和驕傲。

但是,這家電腦公司以前並不是這種情況。那時候,公司裏的員工們都已經厭倦了自己的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已經做好寫辭職報告的準備了。但是,吉米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對待工作他充滿了激情,這種精神狀態隨即也點燃了其他員工心中熱情的火焰。

每天,吉米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並微笑著與每一個同事打招呼。每當工作時,他便容光煥發,好像生活又變得煥然一新一樣。在工作的過程中,他也總是最大程度的調動自己身上的潛力,不斷創造出新的工作方法。在他的影響下,公司的員工也都早來晚走,鬥誌昂揚。因為他經常保持這種激情四射的工作狀態,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被經理提拔到主管的位置。

在他的帶動和感染下,員工們也一個個充滿了活力,公司的業務不斷上升。

吉米,就是一位最珍惜自己前途的員工,從內心迸發出的強大的自驅力,使他對人對事都充溢著飽滿的熱情。工作,就是他的樂趣。他,也就是“最像樣的員工”,因為他的自動自發,給整支團隊帶來了很大的示範作用。

比爾-蓋茨說:“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比爾-蓋茨是多麼有活力的一個人啊,正因為他無比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抱有一種堅定的“信仰”,才締造了一個輝煌的技術王國,給億萬人帶來了一個方便而快捷的微軟時代。

心理學家們曾經做出這樣一個結論:那些對成功不利的心態,比如迷惑、失望、恐懼、消極、頹廢、猜忌和猶豫等,都是缺少熱情造成的,這些不良心態使人們未老先衰、止步不前;而由激情和積極帶來的希望、果斷、主動和興奮等心態,則可以使人們獲得與困難搏鬥的能力和向目標邁進的力量。熱情與積極的心態,能點亮人的心靈之火,使人們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個活力四射、生機勃勃、堅強有力、主動參與的人,一定也會擁有認真負責、積極進取的工作激情。

人的前途命運是由自己創造的,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別人恩賜的。有事業心的人,總是自發自動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努力的人,其實是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取美好的明天。堅持按以下幾點去做,你會發現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

1.每天堅持完成分內的工作,不必等老板的指示就能夠主動去做好。

2.每天至少找出一件與工作有關的事,把它做好。

3.每天堅持這一做法,直到把它變成一種自動自發的習慣。

主動使你在工作中突出

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我們不能憑一種懶漢的行為去對待自己,我們應該用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對待。有些人在工作中,總是用一種平庸的心態來對待工作,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付出隻要對得起從公司拿到的薪水就行了。他們不會主動加班,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工作,他們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總覺得這個社會欠他太多。他們總是抱著平庸的態度去做事,結果也就以平庸收場。

一個人的工作有沒有主動性、有沒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對工作的影響是很大的。

例如,在北京有一家做圖書代理的公司,業務主管讓三位員工去做同一件事:去北京的各大書店了解一下最近的圖書市場情況如何。

第一位員工20分鍾就回到了公司,他對業務主管說,他去了最近的一家圖書店,他已經向該書店的員工詢問了情況,接著就向業務主管彙報了他了解到的情況。

第二位員工45分鍾後回到了公司,他親自到某某書店了解了情況,然後自己還在該書店把各種書翻看了一遍。

第三位員工卻在5個小時之後才回到公司,原來他不但去了前兩位員工去的圖書店,他還去了十多家書店,並把每家書店的情況都一一作了記錄。在回來的路上,他還去了一些出版社,把最近的圖書市場和出版情況也作了了解,他害怕把了解到的情況遺忘,又找到一家麥當勞餐廳並在那裏把情況作了記錄才回到公司。

第三位員工的態度,向我們表現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而這種態度,也正是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應具有的人生態度。對於那些講究主動,善於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力的員工來講,注重自己並為公司做貢獻乃是他們的必然選擇。

他們不會僅僅看到自己的工作,而且有著一種超越的胸懷,把目光盯向目標。他們非常看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常常會反省自問:“我是否對我的人生有著更好的向往,我是否對我所在的公司做出貢獻,這種貢獻是否對企業的業績和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

所以說,要想達到事業的頂峰,你就要具備積極主動、永爭第一的品質,不管你做的是多麼令人掃興的工作。

成大事者與庸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善於自我激勵,有種自我推動的力量促使他去工作。並且敢於自我擔當一切責任。成功的要訣就在於要對自己的行為做有切實的擔當,沒有人能夠阻礙你的成功,但也沒有人可以真正賦予你成功的原動力。

因此,我們不應該抱有“我必須為老板做什麼”的想法,而應該多想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一般人認為,忠實可靠、盡職盡責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事實上這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得更多更好。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你不必氣餒,應該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點。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對百萬富翁成功經驗的研究也反複證明了額外投入的回報原則,尤其是在這些人早期創業時,這條原則尤為重要。當他們的努力和個人價值沒有得到老板的承認時,他們往往會選擇獨立創業,在這個過程中,早期的努力使其大受裨益。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銀行裏的錢,當你需要的時候,它隨時都會為你服務。所謂的主動,指的就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成規”的智慧和判斷力。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努力培養員工的主動性,培養員工的自尊心。

自尊心的高低往往影響工作時的表現。那些工作時自尊心低的員工,墨守成規,避免犯錯,凡事隻求忠於公司規則,老板沒讓做的事,絕不會插手;自尊心高的員工,則勇於負責,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必要時會發揮創意,以完成任務。

成功的人做事都積極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成功的人做事都積極主動,而那些不成功的人做事則:大多都消極被動。

主動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代表著自身的一種創造力,主動地思考、積極地行動,會讓人們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擴大主觀的認知視野。所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順藤摸瓜,實際上都是主動思維的另類詮釋與最好的證明。主動的人能接觸到更多的信息與資源,這對處世的靈活性、多樣性、成功性都大有幫助;同時主動的思維會帶來積極的行動,行為上的主動會引起良好的外界反饋,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刺激到自己的大腦神經細胞,從而產生一種積極的思維。這樣一種良性循環,能夠讓人們在處理好事情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以便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由此體會到一種完全感、價值感、幸福感。

主動是種精神,反映在人的思維、行動以及整體的氣質麵貌上,它可以拓展人的思維,更大限度地促進入的潛能開發。不像消極的人,什麼都是在被動接受中進行的,那種被外物牽著鼻子走的生活方式會消磨人的意誌,抑製人能力的發揮,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糟。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把信送給加西》一書的主人公羅文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他在接到麥金萊總統要他給加西亞將軍送去那封決定戰爭命運的信的任務時,沒有任何推諉,而是以其絕對的忠誠、責任感和創造奇跡的主動性完成了這件“不可能的任務”。一百多年來,他的動人事跡被全世界廣為流傳,激勵教育了地球上千千萬萬的人以主動性完成職責。無數的公司、企業、機關、係統、組織都曾經人手一冊,以塑造自己團隊的靈魂。如今,“送信”早已成為一種象征,成為人們忠於職守、履行承諾、敬業、忠誠、主動和榮譽的象征。恰恰是這個並不複雜的故事傳達的理念,卻足以超越那些連篇累牘的理論說教,它的影響力之大是不可想象的,它不局限於個人、企業、機關和一個國家,甚至貫穿了人類文明。正如阿爾伯特所說:“文明,就是充滿渴望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我相信,所有團隊、組織領導者、管理者、老板,看到這部分內容都會深有體會地發出這樣的感慨:到哪裏能找到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因為,任何一個組織要想獲得真正的成功,其員工的忠誠、責任和主動性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送信的人”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公司棟梁之才。

有的人天性就十分地積極主動,這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生命的幸運,這種人就更應該珍惜這種天賦,更大限度地去努力發揮出蘊藏於內心的潛能,爭取更大的成功和價值實現。

有的人則因為性格或習慣或經曆過挫折而消極被動,他們愛抱怨社會或者抱怨自己。那些愛抱怨社會的人永遠也得不到成功與安寧,無論走到哪裏他們都愛抱怨,即使有一天到了他們所希望的好環境下,他們仍然會抱怨,因為抱怨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它來自於被動消極產生的怨氣。

有的人對於做到主動很困惑。在主動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他明白人們常說的要別人如何對自己,自己就要首先如何對別人,可他會覺得我對別人那麼好,可別人不對我好。其實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對於在社會中生活的人來講,每個人都是群居動物,需要感情方麵的交流,自然也就會對友善融洽的交流有積極的反饋。

上天對於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十分公平的,你缺少什麼,生活就給你考驗與機會,讓你補什麼,隻要你積極主動地思考或行動,你就會在磕磕碰碰當中找到一條真正的完善自我、通向成功的道路。

主動做事才會成功

在現代職場,過去那種聽命行事的工作作風已經不再受到重視,主動做事的員工才會受到青睞。在工作中,隻要認定那是要做的事,就立刻去做,別在那兒傻等老板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