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公司比作是一艘航行於驚濤駭浪中的船,那麼,老板就是船長,員工則是水手,一旦上了這艘船,員工的命運和老板的命運就拴在一起了。當你成為一家企業的一分子時,就永遠沒有分外的工作。因為,公司就是你的家。隻有你擁有了一種把自己當作公司主人的心態,你才會備受重用。
職場中沒有分外的工作
職場中沒有“分外”的工作,要想登上成功之梯,你必須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這種額外的工作可以使你對本行業擁有一種寬廣的眼界,與此同時獲得更多的機會。要知道,超過別人所期望你做的,會使自己更容易如願以償。
所有事業成功的人和工作平庸的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在於,成功者將工作當作一種儲備,多多益善。而工作平庸的人則死守職責,對職責外的工作置若罔聞。美國船王羅伯特-達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是位女士,最早她隻是一名速記員。
談到她之所以能得到這個公司裏所有女士都眼紅的秘書位置時,羅伯特-達拉說:
“我在最初雇用她時,她的工作隻是聽取我的口述,記錄內容。替我拆閱、分類及回複我的私人信件。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職員沒什麼兩樣。但是,同其他普通職員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後,她還常常回到辦公室來,並且積極地做那些本來不是她分內的、也沒有報酬的工作,並把她替我寫好的回信和其他一些文件送到我的辦公室來。她的能力增長很快,有時候替我寫的信就同我寫的一樣。
“後來,當我的秘書因故辭職時,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為她早已做著這樣的工作,並且早已有了這樣的能力。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職員的四倍。但是。這是沒辦法的事,她已經使她自己變得對我極有價值,是我的事業不能離開的幫手。”
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
中國有位著名的企業家也說過:“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則你便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社會在進步,公司在擴展,個人的職責範圍也會跟著擴大。不要總拿“這不是我職責內的工作”為由來推脫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攤到你頭上時,這也可能是一種機遇。
卡洛-道尼斯剛開始在世界著名汽車製造商杜蘭特手下工作時。職務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蘭特先生當作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他之所以能升遷得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點職責外的事。他說:“剛為杜蘭特先生工作時,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後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依舊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為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公司裏。是的,確實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時為他提供一些幫助。
“工作時杜蘭特先生常會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這些事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時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漸養成召喚我的習慣。”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傳統的對待職業的態度,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了。隻做到恪守職責已遠遠不夠。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滿足於完成交付給自己的任務的員工,將會在工作競爭中越來越力不從心。
隻有那些像卡洛-道尼斯這樣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工作巾的員工,才是雇主、企業真正需要的人。
無論你的想法是什麼,目標有多麼遠大,要實現它,你必須幹得比其他人更多。不要像機器一樣隻做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一些看起來似乎是很平凡的事,你默默的多做一些,多承擔些責任,多為公司和老板分擔一些,公司和老板自然會給你更多的發展機會。
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
一位曾多次受到公司嘉獎的員工說:“我因為責任感而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揚和鼓勵,其實我覺得自己真的沒做什麼。我很感謝公司對我的鼓勵,其實承擔責任或者願意負責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如果你把它當作一種習慣的話。”當承擔責任成為你的工作習慣時,你的身上就會煥發出無窮的人格魅力。
這是一個醫生親眼目睹的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突發事件。
西部地區的一個城鄉接合部正在大搞建設,工地一角突然發生坍塌,腳手架、鋼筋、水泥、紅磚無情地倒向下麵正在吃午飯的民工,灰塵四起的工地頓時傳來傷者痛苦的呻吟。
這一切都被路過的兩輛旅遊大客車上的人看在眼裏。旅遊車停在路口,從車裏迅速下來幾十名年過半百的老人,他們好像沒聽見領隊“時間來不及了”的抱怨,馬上開始有條不紊地搶救傷者。
現場沒有誇張的呼喊,沒有感人的誓言,隻有訓練有素的雙手和默契的配合。沒有手術刀就用瓷碗碎片打開腹腔,沒有紗布就用換洗襯衣壓住傷口。當急救車趕來的時候,已經過了50分鍾,從一個外科醫生的眼睛來看,這些老人們至少保住了10個民工的生命。
在機場,這名醫生又遇到了這些老人們的領隊,兩個時尚的年輕姑娘一邊激烈地討論這麼多機票改簽和一些費用結算問題,一邊抱怨這些老人管了閑事卻讓她們兩個人為難。老人們此時已經換上了幹淨的衣服。他們身上穿的大多都是去掉了肩章的製服襯衣,陸海空都有,每個人都以平靜、祥和的神態四下張望候機廳的設施。那位醫生斷斷續續聽到其中一個老人麵帶歉疚地對兩個年輕姑娘說道:
“軍醫同學……不管心裏多麼過意不去……老人們這脾氣……”
是啊,這些老人做得對,如果說責任還可以逃避,但你的心能嗎?一個人可以完全忘掉歉疚,或者帶著歉疚生活一輩子,隻要他覺得這份歉疚對自己不會有任何影響。可是,你要知道,任何經曆過的歉疚都會像醋酸腐蝕鐵製的容器一樣慢慢侵蝕你的心靈,久而久之,讓你再也無法用明亮、清澈的眼睛和一顆坦然的心對待工作和生活。
一個人隻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時刻抱著負責的態度,才能更坦然和無愧地麵對自己的內心。有很多方法可以培養我們內心的責任感。例如注意工作中的細節就有助於責任感的養成。書店的營業員都能經常擦拭書架上的灰塵,公交公司的司機能讓自己的車天天保持整潔,這些做法漸漸地就會習慣成自然。當責任感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擔負起責任,而不是刻意地去做。當一個人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時,當然不會覺得麻煩,更不會覺得勞累。當你意識到責任在召喚你的時候,你就會隨時為責任而放棄其他一切,而且你不會覺得這種放棄有多麼艱難。
當責任成為你的工作態度和習慣時,工作對於自身的意義就不僅僅是賺錢那麼簡單,也就不會因為公司的規定而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羈絆,更不會做出損害公司利益的事。
作為員工,不要總抱怨老板沒有給你機會,有空的時候不妨仔細想一想,你是否能夠把老板交給你的任務,漂亮地完成並且沒有那麼多的廢話?你是否平時就給老板留下了一個能夠承擔責任、勇於負責的印象?如果沒有,你就別抱怨機會不來敲你的門。
當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牢騷、少一些理由,多一份認真、多一份責任、多一份主動的時候,你再看看機會會不會來敲你的門。
做事的時候要投注專心
任何一個人,隻要對某一項事業執著地追求,就能產生超乎常人的能力,排除難以想象的困難。當你專注於某一事業埋頭苦幹、專心致誌時,你所做出的成功,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比如,在工作中,我們專心地投入到某一件事中,時間就會在不經意間過去,這就是專注的表現。
“成於專而毀於雜”,這是經過無數人的實踐證實的真理。有一種遊戲叫俄羅斯方塊,這種遊戲最能體現出一個人是否專注。當我們專注於其中,這款遊戲就能持續不斷地玩下去,如果我們一邊玩遊戲一邊看電視或做其他事,很快,遊戲就會陷入死亡的境地。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還說過這樣一段話:“把你所有的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然後看著這個籃子,不要讓任何一個蛋掉下來。”這一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人確定方向後,必須集中精力去完成。
愛因斯坦在發現短程線理論之前,是經過長期的觀察、測量和計算的。這一過程中,愛因斯坦付出了多少心血,隻有他才能體會到。愛因斯坦對自己的發現簡直入了魔。有一次,他從梯子上摔了下來,造成骨折,家人將他抬到床上,請了一位老人來替他醫治。其間,愛因斯坦一聲不吭,臉上也沒有什麼表情。他如此的表現可把家人急壞了,大家都認為是摔下來時摔壞了大腦。幾天過去後,愛因斯坦又好了,於是家人追問他,為什麼在醫治腳時他一聲不吭,愛因斯坦的回答讓家人哭笑不得,他說:“什麼時候幫我醫治腳,我不知道啊!”經過家人的解說,愛因斯坦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原來,愛因斯坦從梯子上摔下來後,一直沉醉在他的理論思考之中:為什麼下落者要筆直地掉下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對自己的骨折反而一點都不知道。正是由於愛因斯坦的專注,短程線理論誕生了。
科學理論的創立是“專注”的產兒,藝術作品的問世也是專注所創造的結晶。
中國的唐三彩是出了名的。有一個年輕人,他很想燒製出更好的作晶,於是去拜訪一位大師,當他走進大師的製作間時,大師帶年輕人去看一件他剛完成的作品,讓他看看這件作品還有沒有什麼缺陷。在年輕人的眼中,大師的作品已經很完美了,於是對大師說:“您的作品非常完美,我找不到任何缺陷。”
大師笑了笑,然後對年輕人說:“你看那兒,如果馬背的線條能再低一些,我想會更好的……”大師一邊說。一邊拿起工具對作品進行修飾。大師非常認真,旁若無人地幹了一個多小時,他沒有和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也沒有看過年輕人一眼,在他的眼中,除了麵前的作品,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他把一切都忘記了,好像天地間隻有作品存在。當大師把作品修飾完之後,他便走了出去,還沒有走到門口,他忽然想起還有一位客人在等他,於是向年輕人道歉,可是年輕人沒有接受大師的道歉,因為他已經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東西。他對大師說:“不,大師,您不用和我說什麼道歉的話,應該是我向您說謝謝。我在這一天得到的收益,已經比我多年來的學習還多。一個人可以完全忘記了時間與整個世界,這個認識,使我受到了莫大的感觸。這一個小時,使我把握住了一切藝術、一切事業成功的秘密——專注。我知道了,隻有集中所有的精力去完成每件作品,才能製作出真正意義上的完美作品。同樣地,我也知道了,不論事情的大與小,隻有把我們容易分散的意誌貫注在小小的點上,我們才能得到大的收益。”
做什麼事情朝三暮四,或者什麼都想做,其結果隻能是耗費了精力卻得不到成果,到頭來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隻有把蛋集中於一個籃子裏,並全力以赴關注蛋的人,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團隊合作也是負責任
“1+1=2”這個等式大家都知道。但如果把這個等式放到職場中和工作中來,那麼1+1很有可能會大於2。這是因為,在職場中,隻要擁有了一個很好的團隊,那麼就有可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優秀,他的能力再強,也有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一個團隊,就算每個人都很平庸,但隻要通力協作,就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務。由此可見人多力量大也是不無道理的。
現如今,是否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已經成為了眾多企業招聘員工的一個基本要求。一滴水想要不幹,惟一的辦法就是融入大海。同樣的道理,每一個單獨的人都是一滴水,隻有融入團隊這個大海中,才有可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所長,一展自己的才華,實現永不幹涸的價值。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更快。”任何一個人的行動都有可能對整個群體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一個人的力量縱然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卻是無窮的。將自己融入整個團隊中,可以獲得更好的靈感和創意,更大地發揮自己的所長。一個艱巨任務的出色完成,一定是整個團隊的通力配合,因此,一個目標明確,團結和諧的團隊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樣的一個團隊,一方麵可以圓滿地完成任務,另一方麵又可以讓每個人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力量,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家文具銷售公司招聘高層管理人員。經過一輪輪的篩選,最後剩下了12名優秀的應聘者闖進了最後的麵試。公司老總在詳細看過了這12個人的資料和簡曆之後感到非常滿意,但由於這次招聘最終隻能聘請其中的三個人,於是給他們出了最後一輪麵試的題目。老總先把他們隨機分成了A、B、C、D四個組,每組3個人。他要求A組調查當地的小學生文具市場,B組調查中學生文具市場,C組調查大學生文具市場,而D組調查職高生的文具市場。老總讓這四個組的成員全力以赴地展開調查,務必使報告更加完善。最後,老總還說,為了讓這次的調查不至於盲目地展開,他讓秘書準備了一些相關的資料,讓各位成員自己去取。
3天後,四個組的成員都如約提交了自己的調查報告。老總看過後,直接把C組的三個成員留了下來,並告訴他們,他們已經被錄取了。其他三個組的成員覺得很疑惑,。自己的報告做得也還算不錯,為什麼單單留下C組的三個人呢?於是其中一個被淘汰的應聘人員就向老總詢問原因。老總笑著說,“請大家打開秘書給你們大家的資料互相仔細地看一看吧。”
原來,老總發給每個人的資料是不一樣的。每組的三個人得到的資料分別是文具市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析。老總說,他之所以出這樣一個題目,目的主要是讓大家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C組的三個成員在領到資料之後,互相借用和學習,補全了自己報告上的不足之處。而其他幾個組的成員都是獨來獨往,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報告,沒有一點團隊合作的精神。老總還說,一個企業,除了需要能力強的員工,更加需要一個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員工,因為團隊合作才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保證。
常言說得好,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斷,但是10根筷子卻能牢牢抱成團。這句話說明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們每一個員工就好比是一根筷子,而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非常具有凝聚力的一個企業。團隊精神正好體現了這一點,因為隻有一個成熟的團隊,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獲得成功。
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孩參加一個知名網絡公司的招聘。她的能力很強,表現也很突出,很快就衝到了麵試的最後一關——小組麵試。這個女生在參加小組麵試時,顯得異常活躍,口齒伶俐,一直搶著發言。而其他小組成員,因為她咄咄逼人的架勢,幾乎連話都說不上。這個女孩認為自己在小組麵試時的表現是相當優秀的,一定會被錄取。但是當最後麵試結果出來的時候,她卻意外地落選了。說是意外其實也不盡然,就像這家網絡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說的那樣,這個女生雖然個人能力很強,但是很明顯,她缺乏足夠的團隊合作精神,把這樣的人招進公司,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團隊合作精神是一種大局意識,它不僅要求員工具有與人溝通的能力,更要求員工具有與人合作的能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都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當所有不完美的人聯合起來,就一定會是一個完美的團隊。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該公司連續三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最為大眾推崇的企業”。之所以能夠得到這樣一個稱號,就是因為他們公司擁有一個很完美的合作團隊。毫不誇張地說,整個通用電氣公司的所有人員都屬同一個團隊。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他們的人力資源總監認為,他們需要的員工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如果缺乏團隊意識,不願意和人合作,那麼這樣的人在現代企業中是很難成功的。同時,也不是通用電氣公司所需要的員工。
要知道,一個要想獲得成功的人,除了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與周圍的同事友好合作,把自己的優勢在工作中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而食業更是深知這一點,他們明白,要想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就必須發揮團隊的力量。隻有一個好的成熟的團隊,才能應付各種各樣的困難,跟公司共同發展。
一個和諧和相互依賴的團隊有的時候是關係到一個企業生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有了團隊意識,公司的效益上去了,員工的利益自然也就上去了。這是每一個員工都應該謹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