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
作為公司的員工,維護公司利益是一個員工必須恪守的基本職業道德。毫無疑問,一個企業更傾向於選擇一名能夠時刻以企業利益為重的員工,哪怕其能力在某些方麵稍微欠缺一些。一名員工固然需要精明能幹,但再有能力的員工,不以公司利益為重仍然不能算一名負責的員工。
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員工都能夠做到以公司的利益為先,但是當公司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衝突時,當堅持公司的利益可能給個人帶來潛在的損失時,你是否還能夠堅持以公司利益為先呢?
對於一名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的員工來說,時刻以公司利益為先已成為他們的一種高度的自覺,企業利益與他們的責任心已經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
在公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本應當站在公司的立場上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或是你本應該從公司的利益出發來實施某些措施,然而因為你的立場和措施可能會改變公司長期存在的一些習慣,甚至會觸犯他人的既得利益,所以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立場,取消措施的實施。甚至可能你就是那個因為不願意改變現狀或不願意失去現有利益而反對某些好措施得以實施的人。無論是被動的妥協還是主動的幹涉,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員工的所為。
一次,某著名廣告公司和市場銷售總監王傑召開了一次經理級的業務會議。會上,他就最近聽說的部分職員謊稱完成客戶拜訪計劃的現象詢問眾人:“我聽說最近有些銷售員聲稱完成了客戶拜訪計劃,事實上卻沒有,這是不是真的?”
大家都怕得罪同事,影響到今後的關係和利益,雖然知道確實有人這樣做,但是沒人敢說。有的說沒有,有的說這是謠傳,有的則低頭不說話。
事實上,王傑根本沒有期望會有人真正麵對麵指出這樣的問題。沒料到,小孫站出來說:“的確是有銷售員謊稱完成了客戶拜訪計劃,並在銷售客戶拜訪表上弄虛作假。銷售一部的張昌上次聲稱拜訪過的顧客我也拜訪過,對方表示近期並沒有本公司的銷售人員拜訪過他。”
大家聽後都為小孫捏了把汗。張昌是銷售一部王經理一手提拔的,而王經理怕張昌的失職對自己不利,馬上辯解道:“我了解張昌的為人,我想此事隻不過是工作記錄的失誤而已。”
小孫還想說些什麼,但是王傑把話題引開了,談起別的事來。其實,、王傑早已了解了事實,隻是不願把事情弄得複雜,才不再追問下去。但小孫的誠實和以公司利益為先的精神卻記在了王傑的腦子裏。不久,公司業務發展急需管理人才,王傑便提拔了他。
以公司利益為重,就要求我們時刻要把公司的利益和發展放在心上,把維護公司的利益當成自己行動的準則。在鬆下公司還是無名小廠的時候,鬆下幸之助本人不得不親自帶著產品四處奔波推銷。每次鬆下幸之助總要費盡唇舌,跟對方討價還價,直到對方讓步為止。
有一次,買主對鬆下幸之助的還價勁頭欽佩不已,就向他討教原因。鬆下幸之助微微一笑,扶了扶自己那副舊式黑框大眼鏡,平靜地說:“每次當我要脫口說‘我就便宜賣給你’時,
腦際就會突然閃現一幅工廠的景象。那是什麼景象呢?那是正值盛夏、酷熱蒸人的工廠猶如熾火烤著鐵板,整座工廠宛如炙熱的地獄一般令人汗如雨下,工廠中辛勤揮汗的從業人員的臉部表情。”就是這麼一幅場景,時刻激勵著鬆下幸之助不能懈怠,必須兢兢業業地工作。到了1960年時,鬆下公司已是日本乃至全球著名的大企業了,鬆下幸之助仍然保持著時刻關心企業安危的意識。
鬆下幸之助說過,50多年來,他每天都是在連續的不安中度過的,雖然時時都處在不安與動搖中。但他卻能抑製那不安與動搖的一麵,克服它們,完成今天的工作,產生明天的新希望,從此找到生活的意義。鬆下幸之助內心的不安折射出他對企業興衰的責任感,正是這種責任感造就了鬆下公司的輝煌。
以企業利益為重,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僅有益於企業的發展,對於個人來講,也是很有好處的。每一名員工都應該明白,自己的工資收益完全來自公司的效益,因此,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來源。“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替老板想著公司的利益,實際上就是替公司想著自己的利益。
事實證明,時刻以公司利益為先的員工往往是發展最快的員工。下麵是一家公司員工使命宣言中有關公司利益為先的內容摘錄:
我承諾,即使公司利益與個人利益相衝突,我仍然站在公司的立場,以公司利益為先。
如果發現公司存在問題或某項措施的實施有欠妥當,我能夠及時將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而不是首先顧及這樣做是否會觸犯他人利益。
如果公司中其他員工的言行客觀上觸犯了我的利益,隻要他的出發點是以公司利益為先,我將表示理解,並誠懇地采納相應的建議和措施。
我願意積極推動各種有利於公司發展的變革,無論這些變革是否與我個人利益相衝突。我相信首要的問題是公司應該向什麼方向發展,其次才是在這種變革中,我能獲得什麼樣的機會。
要忠誠對待自己的工作
忠誠是最大的責任,一個人隻有忠誠於自己的工作,才能夠去除工作中的私心,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相反,一個對公司缺乏忠誠的員工,執行任務時,一遇到困難就撂挑子,即使迫於上司檢查的壓力,也會推諉、拖延,並處心積慮地尋找借口;更有甚者,麵對巨大利益的誘惑,他會置公司的利益和職業道德於不顧,出賣公司的機密;當公司經營一時陷入困境,或者是個人過度膨脹的私欲沒有得到滿足時,跳槽就不足為怪了。像這樣缺乏責任感和忠誠度的員工是沒有哪個老板願意聘用的。
李克是一家大公司的技術部經理,在專業領域頗有建樹,而且做事果斷,有魄力,老板很器重他。一天,有一位相識的港商請他到酒吧喝酒。幾杯酒下肚,港商一本正經地對他說:“老弟,我想請你幫個忙。”
“幫什麼忙?”李克覺得有點奇怪。
港商說:“最近我準備同你們公司洽談一個合作項目。如果你能把相關的技術資料提供給我一份,將會使我在談判中占據主動地位。”
“什麼?你讓我做泄露公司機密的事?”李克皺起了眉頭。港商壓低聲音說:“你幫我忙,我是不會虧待你的。如果成功了,我給你10萬元的報酬。這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對你沒一點影響。”說著,港商把10萬元的支票塞到李克手裏。
李克心動了,把支票收了起來。第二天,他給港商提供了一份公司高度機密的技術資料。
在談判中,李克的公司一直處於被動地位,結果整個項目談成後少掙了好幾百萬元。事後,公司查明了真相,毫不猶豫地將李克辭退了,並將那10萬元追回,以補償公司的損失。
像李克這樣見到金錢就忘掉了自己的責任的員工還有很多。李克的事例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忠誠是責任心的保障。一個人若是失掉了忠誠,一切責任都無從談起。隻有那些把忠誠視為最大責任的人,才能抵禦住形形色色的誘惑,才會時刻想到公司的利益而不遺餘力地執行任務,才會在公司遭遇困境的時候選擇留下來,幫公司渡過難關。
瑪麗長得並不好看,學曆也不太高,她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電腦打字員。她的打字室與老板的辦公室之間隻隔著一塊大玻璃,老板的舉止她隻要願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她很少向那邊多看一眼,她每天都有打不完的材料,她知道工作認真刻苦是她唯一可以和別人一爭長短的資本。她處處為公司打算,打印紙都不舍得浪費一張,如果不是緊要的文件,她會把一張打印紙兩麵用。
一年後,公司資金運作困難,員工工資開始告急,員工紛紛跳槽,最後總經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就剩下她一個了。人少了,瑪麗的工作量也陡然增加,除了打字還要接聽電話,為老板整理文件。有一天她走進老板的辦公室,直截了當地問老板:“您認為您的公司已經垮了嗎?”老板很驚訝,說:“沒有!”“既然沒有,您就不應該這樣消沉。現在的情況確實不好,可很多公司都麵臨著同樣的問題,並非隻有我們一家。雖然您的2000萬美元砸在了那個工程上,成了一筆死錢,可公司沒有全死呀!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公寓項目嗎?隻要好好做,這個項目就可以成為公司重整旗鼓的開始。”說完她拿出了那個項目的策劃文案。
很快,瑪麗被派去負責那個項目。3個月後,那片位置不算好的公寓全部先期售出,瑪麗為公司拿到了5000萬美元的支票,公司終於有了起色。
以後的幾年內,瑪麗作為公司的副總經理,幫著老板做了好幾個大項目,並成功地幫助公司改製,老板當上了董事長,她也成了新公司第一任總經理。
在慶功酒會上,老板請瑪麗為在場的數百名員工講幾句話。瑪麗說:“一要用心,二要沒私心。”
確實,很多人一邊在為公司工作,一邊在打著個人的小算盤,這怎麼能讓公司盈利呢?世界上有些道理本是相通的,比如,夫妻雙方應該彼此忠誠,公司和員工也應該彼此忠誠,隻
有這樣,家庭才能和睦,公司才能發達。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忠誠,因為它是我們的做人之本。忠誠會為一個人贏得朋友甚至敵人的尊敬,因為忠誠是人性的亮點。
著名管理大師艾柯卡,受命於福特汽車公司麵臨重重危機之時,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使福特汽車公司走出危機。但是,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小福特卻對艾柯卡進行排擠,這使艾柯卡處於一種兩難境地。但是,艾柯卡卻說:“隻要我在這裏一天,我就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我就應該為我的企業盡心竭力地工作。”盡管後來艾柯卡離開了福特汽車公司,但他仍對自己為福特公司所做的一切感到欣慰。
“無論我為哪一家公司服務,忠誠都是我的一大準則。我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和員工,任何時候都是如此。”艾柯卡說。正因為如此,艾柯卡不僅以他的管理能力征服了其他人,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別人。
無論一個人在組織中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對組織的忠誠都應該是一樣的。我們強調個人對組織忠誠的意義,是因為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忠誠都會使其得到收益。
忠誠之所以為廣大的企業家所看重,主要是因為忠誠是一個企業實現常青發展的重要保障。員工的責任心差、對公司的忠誠度低,是公司麵臨生存危機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相反,如果每一位員工都能忠誠於自己的公司,為公司擔當責任,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那麼這家公司就一定能發展壯大起來。因為這樣的公司彙聚了人心,而人心是公司最強大的生命力。
誓與與公司同進同退
如果把公司比作是一艘航行於驚濤駭浪中的船,那麼,老板就是船長,員工則是水手,一旦上了這艘船,員工的命運和老板的命運就拴在一起了。老板和員工有著共同的前進方向,有著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運就是所有人的命運!
《這是你的船》一書的作者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原本是美國導彈驅逐艦本福爾德號的艦長。1997年6月,當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接管本福爾德號的時候,船上的水兵士氣消沉,很多人都討厭待在這艘船上,甚至想趕緊退役。但是,兩年之後,這種情況徹底發生了改變。全體官兵上下一心,整個團隊士氣高昂,本福爾德號變成了美國海軍的一艘王牌驅逐艦。
邁克爾-阿伯拉肖夫用什麼魔法使得本福爾德號發生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呢?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這是你的船!”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對士兵說:“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對它負責,你要讓它變成最好的,你要與這艘船共命運,你要與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運。所有屬於你的事,你都要自己來決定,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那以後,“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爾德號的口號。所有的水兵都覺得管理好本福爾德號就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同樣,作為公司的一員,不管你是司機、推銷員、會計,還是庫管員;也不管你是技術開發人員,還是部門經理,哪怕你僅僅是一名清潔工,隻要你在公司這艘船上,你就必須和公司共命運。
隻要你是公司的員工,你就是公司這艘船的主人。公司的事就是你的事。你必須以主人的心態來管理照料這艘船,而不是以一種乘客的心態而背離自己的責任。
邁克是紐約一家廣告公司的職員,他的老板瓊斯是世界著名的廣告策劃人,邁克從自己的老板身上學到了很多管理和經營方麵的知識。
邁克剛進入公司時,公司運轉正常,邁克的工作也開展得很順利。這時,公司承擔了一個大項目的策劃——在城市的各條街道做廣告。全體員工對此驚喜萬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市的每個街道都要做10多個廣告,全市至少也有幾千個廣告,這給公司帶來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應是十分可觀的。老板瓊斯在發工資那天召集全體員工開會:“公司承擔的這個項目很大,光準備工作就耗資幾百萬元,公司資金暫時緊張。所以,該月工資就放到下月一起發放,請你們諒解一下公司。工資早晚都是你們的,隻要我們把項目搞好,大家一起來共享利潤。”所有的員工都對老板的話表示讚同。邁克這時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公司現在正是資金大流動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員工應該集資投入到大項目中去。
可是,半年以後風雲突變。經過員工們辛苦奔波,全套審批手續批下來的時候,公司卻因資金缺乏,完全陷入停滯狀態。別說給員工發工資,就連日常的費用也隻有向銀行伸出求援之手。公司前景暗淡,欠款數目巨大,銀行也不給予他們答複。然而,就在這個困難時期,邁克說出了心裏的想法:全體員工集資。瓊斯笑笑,無奈地拍拍他的肩膀:“能集多少錢?公司又不是幾十萬就能脫離困境,集資幾十萬隻是杯水車薪,連一個缺口都堵不住。”
當瓊斯召集全體員工陳述公司的現狀時,一下子人心渙散,人員所剩無幾。沒有拿到工資的員工將瓊斯的辦公室圍得水泄不通,見瓊斯實在無錢支付工資,他們各取所需,將公司的東西分得一無所有。邁克的想法卻和這些人不一樣,他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覺:沙漠裏的人也能生存。不到一個星期,公司隻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個人時,有人來高薪聘請他,但他隻說:“公司前景好的時候,給了我許多,現在公司有困難,我得和公司共渡難關,我不會做無道德之事。隻要瓊斯總裁沒有宣布公司倒閉,總裁留在這裏,我始終不會離開公司,哪怕隻剩下我一個人。”
事情總在人的意料中,不久公司隻剩下他一個人陪瓊斯了,瓊斯歉疚地問他為什麼要留下來,邁克微笑著說了一句話:“既然上了船,船遇到驚濤駭浪,就應該同舟共濟。”
街道廣告屬於城市規劃的重點項目。他們停頓下來以後,在政府的催促下,公司將這來之不易的項目轉移到另一家大公司。但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瓊斯提出了一個對方必須答應的條件:邁克必須在你的公司裏出任項目開發部經理。瓊斯握著邁克的手向那家公司總裁推薦:“這是一個難得的人才,隻要他上了你的船,就一定會和你風雨同舟。”一個公司需要許多精英人才,但更需要與公司共命運的人才。
加盟新公司後,邁克出任了項目開發部經理。原公司拖欠的工資,新公司補發給了他。新公司的總裁握著他的手微笑著說:“這個世界,能與公司共命運的人才非常難得。或許以後我的公司也會遇到種種困難,我希望有人能與我同舟共濟。’邁克在後來的幾十年時間裏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個公司,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得到了更為快速的發展,如今他已經成為了這家公司的副總裁。在這裏,最值得一提的,不是邁克卓越的能力,而是他自始至終都與公司同舟共濟的責任感。
與公司共命運是優秀員工的職責,如果我們在生病或煩惱時,公司沒有拋棄我們,那麼當公司遭遇困境和危機時,我們就不能扔下公司自奔前程。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使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實現成長的機會,因此我們有義務在公司遇到危難時伸出援手,更何況幫助公司就是幫助自己,公司發展了,我們自然會得到發展。當公司麵臨種種艱難的考驗時,身為其中的一員,我們也都在接受各種不同的考驗。
如果我們能夠經受住最艱難的考驗,能夠在危急時刻與公司並肩奮鬥,那麼我們才能與公司攜手共進,才能成為在公司中成長最快的員工,無論是在思想素質上,還是在業務能力上,我們都能盡快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