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他的農莊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他也很樂意解說每一塊石頭的特點以及自己是如何把它們的個性充分展現出來的。你會問砌一堵石牆有什麼意義呢?這堵石牆已經存在了一個多世紀,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一位哲學家說過:“工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它是最有效的心靈滋補劑,是醫治精神疾病的良藥。這從自然界就可以得到印證。一潭死水會逐漸變臭,奔流的小溪會更加清澈。如果沒有狂風暴雨,沒有颶風海嘯,地球上全部是陸地,空氣靜止不動,這樣的世界毫無生趣。在氣候宜人、四季溫暖如春的地方,人們十分愜意地享受著生活,自然容易無精打采,甚至對生活產生厭倦。但是,如果他每天要為自己的生計奔波、與大自然做激烈的搏鬥,他就會精神抖擻,經受各種鍛煉,發揮出最強的力量。”
全力以赴、盡職盡責的精神對於人一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當這種精神主宰了一個人的心靈,滲透進一個人的個性中,它就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氣質。做事全力以赴的人內心有一種韌性和激情,他不會輕易放棄他堅守的信念;他們做事也不會敷衍了事,而是力求盡善盡美。抱有這種精神做事的人總能從工作中體會到快樂。沒有什麼比圓滿地完成一項工作、看著一件完美的作品更加令人心曠神怡,更加令人感到滿足的了。
當一個人因為能把一件事做得盡可能完善而激動不已的時候,當一個人安靜地欣賞著自己所做的一切而心滿意足的時候,這是一種真正的快樂,是一種真正的成功。
卓越是良好工作的標準
對於盡職盡責的人來說,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他們不會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彼得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奮起的動因是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於是,他製定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付諸實踐。兩個月後,他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進展,發現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數年以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驗證著這句話。
世界上所有完善的表現都是建立在追求卓越的精神基礎之上。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為之瘋狂。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納迪亞-科馬內奇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普通人意味著必定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一般人認為還可以接受的水準,對於像納迪亞-科馬內奇這樣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卻是無法接受的低標準,他們會努力超越其他人的期望。
在這樣的追求過程中,隻要不是出類拔萃的表現,都不可能讓人獲得滿足,進而心安理得。甘於平庸的人並不能稱得上對自己負責。隻有把卓越當成自己的工作標準,不斷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這樣才能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有一個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做一個企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為了講效率,隻花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給否定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上司。上司過目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個年輕人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經曆過這件事情之後,這個年輕人工作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工作中隻有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一個人永遠都不要對自己“說做得已經夠好了”,隻有力求完美才稱得上是對工作負責。
事實上,無論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都是迫於某種需要。客戶擔心產品出問題,上司怕工作質量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才嚴格要求,因為他從來都無法對市場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場是無情的,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稍遜一點點,就會被淘汰出局。
當每位員工將“做到最好”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在短期內隻會給你的上司和公司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長此以往,它卻可能毀掉你的企業,影響到你個人前途的發展。
將卓越當成唯一的工作標準,是一句值得每個人銘記一生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敷衍了事、糊弄工作的態度,終致一生都處於社會底層。細想一下,你的內心也應該有所觸動吧!
質疑和改進自己的工作
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完善工作的前提。
在通用電氣公司的一次項目會議上,總經理讓他的下屬們針對自己的工作談一些看法,有一個部門經理站起來慷慨陳詞:“我現在對自己所從事的這項工作產生一些懷疑。這兩年,在首席執行官的指導下,每個部門都接到了、上百個項目,有許多項目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資金,但往往進行到中途便不了了之,這樣下去,會毀了公司的。
我們難道不能抓一些大一點的項目?或者我們能不能為每一個部門分配一些不浪費人力資源和資金,又能迅速見到效益的項目?這些項目不必太多,隻要能見到效益,又不會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就對我們的發展有莫大的好處。”
這位經理的一番話,震動了總經理和坐在周圍的各位部門經理,他們都為這位經理勇於負責的工作精神所感動。整個下午,大家放棄了原先開會的議題,針對這位經理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重新製定戰略目標。結果,經過重新調整戰略規劃後,公司節省了許多開支,也加快了發展的步伐。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裏,公司和個人都麵臨著巨大的壓力。隻有每一個對工作持有認真負責態度的員工,不斷質疑和改進自己的工作,才能幫助公司完善體係,使公司適應市場變化,推動公司向前發展。
唐駿可以說是當今I工界的“金領”。他剛進入微軟時,做的是最基層的程序員,隻是微軟這個大蜂巢裏千千萬萬的工蜂之一。
微軟當時正在開發Windows,先做英文版,然後由一個300人的大團隊開發成其他語言版本。以中文版為例,並不隻是翻譯菜單那麼簡單,許多源代碼都要重新改寫。比如word裏打完一行字自動換行,英文是單字節的,中文卻是雙字節,如果按照英文版來,一個“好”字,可能“女”在上一行末尾,“子”就到了下一行開頭。為此,300人經過不懈努力,修改了大半年,才改出稱心的中文版。所以最初Windows上市後,中文版過了9個月才上市;到了Windows3.1,上市時間更是滯後了1年多。
埋頭開發了10個月後,唐駿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常年雇那麼多人做新版本,成本太高,全球各語言版本推遲那麼久上市,實在是貽誤良機。
能不能改進一下?下了班,唐駿開始動腦筋,琢磨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半年後,他寫出幾萬行代碼,反複運行,證明他的程序經得起檢驗,才找老板麵談。公司又花3個月認證,於是,原先的300人團隊一下減到了50人。憑借這個業績和表現出來的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唐駿得到了提升,從程序員一直做到微軟(中國)總裁的位置,也得到了微軟很少頒發的“比爾-蓋茨終身成就獎”。
盡職盡責,是負責的基本要求。一名員工,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當盡職盡責,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進步。把盡職盡責融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追求盡善盡美,你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受到老板的青睞。
查理上大學的時候就在一家著名的IT公司做兼職,由於表現出色,大學畢業後就成為該公司的一名正式員工,在公司裏擔任技術支持工程師。工作兩年後,年僅24歲的查理就被提拔為公司曆史上最年輕的中層經理,最近他更因在技術支持部門出色的工作表現而調任美國總部任高級財務分析師。
初進這家公司時,查理隻是技術支持中心的一名普通工程師,但他非常想幹好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當時,經理考核他的依據是記錄在公司的報表係統上的“成績單”。“成績單”月末才能看到。於是他想:如果可以每天得到“成績單”的報表,從經理的角度,豈不是可以更好地調配和督促員工?而從員工的角度,豈不是能更快地得到促進和看到進步?與此同時,他還了解到現行的月報表係統有另外一些缺陷:當時另外一家分公司的技術支持中心隻有三四十人,如果遇到新產品發布等原因,業務量突然增大,或者一兩個員工請病假,很多工作就會被耽誤。
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之後,查理覺得自己有必要設計一個有更快速反應能力的報表係統。他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寫了一個具有他所期望的基礎功能的報表小程序。一個月後,查理的“業餘作品”——基於Web內部網頁上的報表開始投入了使用,並取代了原來從美國照搬過來的Excel報表。由於在報表係統上出色的表現,公司總裁從中看到了他的一些潛質,認為他可以從更高的管理角度思考問題。一年以後,總裁親自將一個重要的升遷機會給了查理,讓他擔任公司在整個亞洲市場的技術支持總監。
你是否能夠讓自己在公司中不斷得到成長,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僅僅滿足於現在的表現,凡事都做到“差不多”或者“將就”的程度,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遠都不能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作出重要的成績。當公司賦予你一項重任時,一定要做到超越公司的期望,千萬不要滿足於得過且過的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在追求進步方麵,不要做到適可而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識能力方麵,不要滿足於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融會貫通——隻有如此,才能成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才能成為公司發展天平上更重的一個砝碼。
細節到位才能盡善盡美
細節成就完美。無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扮演何種角色,都應該從點滴人手,從細微人手,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微之處,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隻有這樣,你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羅丹是一位聞名於世的雕塑家。有一天,羅丹在他的工作室向一位來訪者解釋——為什麼自這位參觀者上次來參觀到現在,他都一直忙於這一個雕塑的創作,而迄今還有一部分仍未完成。羅丹一邊用手指著雕塑一邊認真地說:“這個地方,我仍需要再潤色一下,讓它看起來更加光彩奪目,這樣整個麵部的表情會因為光彩的增加而更柔和。當然在它的襯托下”,他又用手指了一下說,“那塊肌肉也會顯得強健有力。然後呢”,他頓了一下說:“嘴唇會更富有表情。當然,全身會因為以上的種種顯得更加有力量,”
那位來訪者聽了羅丹的介紹,疑惑不解地說:“您所說的相對於這座雕塑像來說,好像都是些瑣碎之處,它們在整個雕像中並不是那麼引人注目!”
羅丹回答道:”也許如此,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也正是你所說的這些瑣碎的、不引人注目的細小之處才使整個作品趨於完美呀!而對於一件作品來說,完美的細小之處可不是件小事情呀!”
那些優秀的、成就非凡的人,總是於細微之處用心,在細微之處著力。正是有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的完成,才成就了以後的大事。
一名法國人到上海參加一個商務會談,入住在一家五星級的酒店裏。早晨,當這個法國人從房間出來準備吃早餐時,一名漂亮的服務小姐微笑著和他打招呼:“早上好,史密斯先生。”
法國人感到非常驚訝,他沒有料到這個服務員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服務員解釋說:“史密斯先生,我們每一層的當班服務員都要記住每一個房間住的客人的名字。”法國人一聽,非常高興。
在服務員的帶領下,法國人來到餐廳就餐。在用過一頓豐盛的早餐後,服務員又端上了一份酒店免費贈送的小點心。法國人對這盤點心很好奇,因為它的樣子太奇怪了,就問站在旁邊的服務員:“中間這個綠色的東西是什麼?”那個服務員看了一眼,後退一步並做了解釋。當客人又提問時,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再後退一步才作答。原來這個後退一步是為了防止她的口水濺到食物上。法國客人對這種細致入微的服務非常滿意。
幾天以後,當法國人處理完公務退房準備離開酒店時,服務員把單據折好放在信封裏,交給這位客人的時候說:“謝謝您的光臨,史密斯先生,真希望不久就能第三次再見到您。”原來,這位客人在半年前來上海時住的就是這家酒店,隻不過上次隻住了一天,所以對這個服務員沒什麼印象,而她居然還能記得。
後來,這位法國客人又多次來到上海,當然,他每次肯定會住在這家酒店,而那位服務員的服務依然是那麼細致入微。當這個法國人最近一次入住這家酒店時,發現當年的那位服務員現在已經是酒店的客房部經理了。隻有全力以赴做好每一個細節,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無論做什麼工作,我們都要全力以赴而不能有所保留。
比利時有一出著名的基督受難舞台劇,演員辛齊格幾年如一日地在劇中扮演受難的耶穌,他高超的演技與忘我的境界常常讓觀眾不覺得是在看演出,而似乎真的看到了再生的耶穌。一天,一對遠道而來的夫婦在演出結束之後來到後台,他們想見見扮演耶穌的演員辛齊格,並與他合影留念。合完影後丈夫一回頭看見了靠在旁邊的巨大的木頭十字架,正是辛齊格在舞台上背負的那個道具。
丈夫一時興起,對一旁的妻子說:“你幫我照一張我背負十字架的像吧。”於是,他走過去想把十字架拿起來放到自己的背上去,但他用盡了全力十字架仍紋絲未動,這時他才發現那十字架根本不是道具,而是一個真正的、用橡木做成的沉重的十字架。
在使盡了全力之後,他不得不氣喘籲籲地放棄了。他站起身,一邊抹去額頭的汗水,一邊對辛齊格說:“道具不是假的嗎?你為什麼要每天都扛著這麼重的東西演出呢?”辛齊格說:“如果感覺不到十字架的重量,我就演不好角色。在舞台上扮演耶穌是我的職業,和道具沒有關係。”
這個故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它可以告訴我們,要做好工作,你就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不僅是自身進步發展的必須。在產品和服務越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也是企業競爭的製勝一招。
如果每個人都能恪守完美的原則,我們的自身素質無疑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也會避免很多失誤與後悔。
個人如此,企業更是這樣。管理市場運作、管理銷售團隊、管理財金事務等,都要有這種苛求細節完美的精神,起點低不要緊,關鍵是要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把尋常的事做得不尋常的好。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隻有樹立這樣的高標準,才能把工作做到完美無缺,才能促進個人和企業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