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樂在哪裏
快樂就在你的心裏,隻要你拋棄掉名利的羈絆,掙脫精神的枷鎖,擁有一種豁達開朗的心境,何愁快樂不與你常伴。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
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這樣他也嚐到了快樂的味道。
時下,人們成天爭名奪利,何有快樂?成天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陰霾不開,快樂又在哪裏?成天小肚雞腸,心胸如豆,無法開豁,快樂又何處去尋?
2.享受此刻
接受上帝賞賜的禮物,用你的心去體會感受它——此時此刻,快樂就在其中。
地球將近形成的時候,上帝集合了最好、最聰明的助手來做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有個東西必須藏起來,藏到人類成熟到能欣賞並適當地運用它時才會出現。
那是人類最大的寶藏,那是上帝給人類的最大的贈禮。那是什麼呢?那就是人的真正的自我——那個無可否認,在經驗上與一切創造之源相連的自我、與上帝及一切自然直接相連的東西。藏在何處才好?人類有個奇怪的特征:不是辛苦掙來的東西,他們就不大重視,如果不重視,他們就不會好好看顧它。不過,要是他們懂得欣賞一件東西,他們確實會好好看顧。
可是,一件贈品,怎麼掙法?當時,大家決定這件贈禮要藏起來,人類必須掙得它,也就是要找到它的意思。
“藏在哪兒才好?”上帝問助手們。
“藏在最高的山上吧!”一個助手建議。
“不行,”上帝說,“人類終究會爬上最高的山。”
“那麼,藏在大海深處。”另一個助手建議。
“人總會有法子探到大海的深處,”上帝說,“再說這兩個地方,人類不是個個都能到達。貧窮的人與弱者必須有和富人與強者一樣的機會能夠找到的地方。”
大夥一陣沉默。
“那我們可以把它藏在什麼地方呢?”一個乖巧的助手問。
“和大多數東西一樣,”上帝答道,“這東西可以藏在空間和時間裏。”
大夥又動了一陣腦筋。
過了好像永恒那麼久之後(很可能就是那麼久),一個助手終於說:“人類最想不到去找這個東西的地方是他們自己的內心。”
“對了,”另一個看法相同,“我們可以把它藏在他們每人的內心裏。”
“那就是他們最想不到可以找的地方。”另一個熱心起來,跟著喊道。
“你們找到一個極不錯的地方了,”上帝微笑著,“不過,他們會什麼時候找到這東西?”
“星期二早晨四點……”
“閏年的星期二……”
“她們齋戒祈禱三天三夜以後……”
“我們是在談生活的規則,不是玩武士清規呀。”
上帝的會議又一陣深思。
“我們如果要把這東西藏在最明白不過的地方——他們每個人的內心裏,”一個助手說,“那麼,何不讓他們在最明白不過的時候找到它——也就是此時此刻?”
“此時此刻……”另一個助手考慮了一下。“可以。就這麼辦吧。”
“人類難得身在什麼地方,心就在什麼地方,”第三個助手說,“我們就把這禮物放在最明顯的地方——他們每個人心裏;還擺在最方便的時間裏——此時此刻。”
“這件事可以故作神秘,”一個助手微笑道,“這件禮物,以及能找到這件禮物的時間,我們要取個同樣的名字。”
“當前。”另一個微笑說。
“對,當前。”天堂裏達成了共識。
我們所得到的最大禮物經常與我們同在,就在此處、此時。
3.等待的快樂
有一位音樂家在趕赴機場的途中,車子出了點毛病。但他並不顯得心急火燎,而是神態悠閑地拉起他的大提琴來。因為身處困境而耽誤了時間,他不僅沒有埋怨,反而覺得自己賺了一些時間,從而盡情地沉浸在演奏之中。他具有的這種悠遊自在的個性,如果沒有平時的刻苦磨煉,絕對不會到達今日的境界。
曾經出版《昆蟲記》一書的法培爾,為了研究昆蟲,刻意地配合昆蟲的作息,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不食不動地守在金龜子旁邊。他曾花了25年的時間研究蜜蜂,又花了40年的時間去研究金龜子。然而這種不悔不倦的生活,卻是他熱愛的。
他足足用了一輩子研究昆蟲,並將興趣溶到骨子裏去了。你是不是想過:你為你的興趣,花費了多少時間?
一位吊鋼索的人被問及,自己如何自處於高空之上,他說:“隻有在鋼索之上,才是真正存在,其餘的時間都是在等待。”
堅毅的個性,是性格經過淬礪後的精華。如果你擁有堅毅,再多點兒等待,也就擁有悠閑般的怡然了。
4.快樂來自於發現和尋找
基本上來說,你對自己的態度,可以決定你的快樂與悲哀。如果你把自己看成弱者、失敗者,你將鬱鬱寡歡;如果你把自己看成好人、成功者,你將快樂無比。
你可以快樂,隻要你希望自己快樂。克裏曼斯通在講述人該如何樂觀地生活時,講了一個故事:聽說來了一個樂觀者,於是我去拜訪她。她樂嗬嗬地請我坐下,笑嘻嘻地聽我提問。“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你還會高興嗎?”我問。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行走時,突然掉進一個泥坑,出來後你成了一個髒兮兮的泥人,你還會快樂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掉進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無底洞。”
“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隻是被打了一頓,而沒有被他們殺害。”
“假如你在拔牙時,醫生錯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還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他錯拔的隻是一顆牙,而不是我的內髒。”
“假如你正在瞌睡時,忽然來了一個人,在你麵前用極難聽的嗓門唱歌,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在這裏嚎叫著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的丈夫背叛了你,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他背叛的隻是我,而不是國家。”
“假如你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我終於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讓我隨著死神,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吧。”
“這麼說,生活中沒有什麼是可以令你痛苦的,生活永遠是快樂組成的一連串樂符?”
“是的,隻要你願意,你就會在生活中發現和找到快樂——痛苦往往是不請自來,而快樂和幸福往往需要人們去發現,去尋找。”快樂者說。
5.測試“快樂缺失綜合症”
在探討能夠給我們平時帶來快樂的“第三種生活方式”之前,你最好先進行一下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染有“快樂缺失綜合症”。以下這些症狀你是否有過?
(1)持續的疲勞感。常見的症狀是難入睡或睡眠過程中的間
斷性失眠(即躺下後很快入睡,但四五個小時後會醒來,很難再次入睡)。
(2)肌肉緊張。通常表現為前額、頸部和上肩三處肌肉緊張部位易於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