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心情好起來
快樂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擁有快樂的心情會感到活著是美好的,但隻有理解了快樂的真諦,才可能真正快樂起來。
快樂是什麼
快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是一種清澈美妙的內心感受。人就應該學會忙裏偷樂。莊子認為,生命本應是樂天的、無欲的,真正的快樂是生命本性的自然流露,來源於自己精神的內部,而不以外物所影響。
所謂得誌,並不一定榮華富貴,隻是讓自己的身心得到無以複加的快樂。實際生活中人們對快樂一般有兩種認識,一是有的人把物質生活享受及肉體的感官刺激認為是“快樂”。為求得這種“快樂”,身心為名利財氣所困,徒增煩惱,為求“快樂”而失掉了生命的本真。這種感官上的快樂是虛幻的,短暫的,隻能說是生命的墮落。中國曆代地位顯赫的人,有不少便因追求“醒握天下權,睡枕美人膝”,“窮奢極欲,為所欲為”的物質享受,輕者煩惱叢生,重者不是身敗名裂,便是英年早逝。莊子說:“嗜欲深者天機淺”便是指這種“快樂”所致的後果而言。二是有的人一生追求淡泊純美的心靈,高雅的文化素養,從不為物質享受所困,並將清新淡雅的生活看做是人生的快樂,即中國正直文人式的快樂;有的人雖不富有,但很知足,把日子過得節儉一點、從容一點,快樂一點,看做是生活的原則,即純樸憨直中國山村鄉民式的快樂。可以說這樣的快樂才是人生真正的快樂,值得追求的快樂。
快樂的養生意義
對於現代人來說,物質享受的快樂無可非議,但一定要讓快樂更持久、更高尚。
快樂的人,笑得更多,可以說,快樂是笑的基礎,笑是快樂的表現。據統計,人類共有18種笑,其中,隻有1種是自然發自內心的笑,才有益於健康。其他17種笑如嘲笑、裝笑、皮笑肉不笑等隻是一種做作的笑,為人所恥的笑。
現代醫學證實,發自內心快樂的笑,能刺激內分泌腺體分泌激素,並可使血流加速,細胞吞噬功能增強,更有利於人的健康。此外,發自內心的笑與增強大腦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能使腦垂體釋放一種歡快物質,以減輕壓力,提高興奮度,調節神經係統功能,阻斷疾病的惡性循環。
研究還表明,在發自內心快樂笑的過程中,人體各個器官猶如在做保健按摩體操,特別是神經係統、呼吸係統、胸腹腔內髒及隔肌會經受有益的鍛煉,使其功能增強。笑還有利於人的美容。總之,內心快樂的人吃也香甜、睡也安然。發自內心快樂的笑對於祛病抗衰老可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對於笑能治病與健身的認識很多。美國有一位醫生寫了一部《笑有益於血液》的書。書中講述了一個真實而生動的例子,一個叫卡曾斯的美國記者,突然患了一種“結締組織嚴重損傷”的疾病。這位記者非常痛苦。
在當時這是不治之症。然而,堅強的卡曾斯並沒有絕望,他想起了一句“悲傷會致病,快活會治病”的格言。於是,想出一個自療法,先讓自己的精神振作起來,忘掉痛苦,同時,弄來一些喜劇影片,讓護士給他放映。卡曾斯驚奇地發現十分鍾的發笑竟有明顯的鎮痛效果,而且睡眠也比以前好多了。後來,他幹脆搬出醫院,自己安排生活,發自內心的笑成為他每天的任務。10年過去了,卡曾斯仍奇跡般地活著,沒有病痛,身體也很健康。
還有一位1823年出生的伊朗老壽星。當記者詢問他的長壽之道時,他已156歲了。這位名叫阿巴期·哈薩的老人回答說:“我的生活充滿快樂,充滿笑容。”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愉快可以使身體發展,體格強健。”
但是,笑也適合過猶不及的道理。因為,暴喜或突如其來的驚喜或過分的大笑,是一種應激。大腦受到這種應激後,交感神經興奮,會釋放大量腎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如果超過了人的適應能力,就會造成體內紊亂,特別是對那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剛動過手術的人,以及懷孕婦女,都有極壞影響,應當注意避免。
從古至今,能快樂一時一事、能笑一時一事的人很多,能終生快樂的人卻幾乎沒有。古今中外的事例都說明,誰能快樂一生,笑得持久、笑到最後,誰就活得最好。
因此說,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時運的不濟。快樂歡喜和憂愁煩惱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用一聲啼哭來向這個世界報到的。但願笑能陪伴我們走完人生的旅程,這是生命的真趣,人生的追求。
人生在於享受快樂
人生在世,到底為什麼而活?有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美國商人無事,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劃著一隻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條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而感到驚奇,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漁夫說,才一會兒工夫就抓到了。美國人驚奇地問,你為什麼不呆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那漁夫卻不這麼認為: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了!
於是,美國人又問:那麼你剩餘時間都在幹什麼?墨西哥漁夫告訴他: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懶懶地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裏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過得可快樂又忙碌呢!
美國人以他的心思,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麻省大學企管碩士,我認為,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能夠抓更多的魚,再買更多漁船。最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能夠控製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最後你可以不要待在這個小漁村,搬到城裏,然後到紐約。在那裏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墨西哥漁夫問:“這要花多少時間呢?”美國人回答:“15到20年。”
“然後呢?”
美國人得意地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快活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有數不完的錢!”
“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享受生活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裏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了!”墨西哥漁夫疑惑地說:“那與我現在有什麼兩樣嗎?”
既然墨西哥人已經在快樂地享受人生了,他還需要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呢?人生在於這種享受的心情,享受著就是快樂的。說享受人生,人們可以接受,但如果說人生在於享受,許多人就不以為然了。很多道貌岸然之士大肆渲染:人生在於奉獻。毫無疑問,奉獻是古今推崇的崇高美德。如果人人都自私,社會將失去生氣,沒有了愛心的人生是恐怖和無味的。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人在奉獻的同時,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期待著什麼,盡管並不居心叵測。有時候可以僅僅是為了換取一句讚美、一個微笑或者給人一個好的印象。總而言之,百分之百沒有任何索取的奉獻是沒有的。人們在奉獻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享受!
說起享受人生,那些慵懶和好逸惡勞之徒不禁興奮起來,以為自己選擇了最佳的生活方式。其實,他們是在享受最低級的人生,那是一種最不值一提的生活方式。享受人生可以分許多種,其中一種是最直接最簡單但又是最可恥的,這種享受僅僅是得到了暫時性的生理、心理滿足。就像吃喝嫖賭,我們應該鄙視這種享受。
不論是低級的還是高級的,都是不同人所追求的享受。從嬰兒開始,人們便不斷的爭取著享受。嬰兒的享受是本能的,甘甜的乳汁、溫暖的懷抱、舒適的環境;進入童年後便貪玩、吃零食、被疼愛等;長大以後,就開始尋找生活保障、爭取出人頭地、有性欲、懂得欣賞美;中老年則把注意力轉移到退休金、天倫之樂等。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享受,而每一個人因為性格、環境的不同也會對於享受對象呈現出多元化的選擇。比如有的人喜歡抽煙,看著緩慢升起的煙霧,吸著尼古丁的混合物,就是從紛繁的生活狀態中超脫出來的享受;也有的人卻對於香煙頗有反感,對於燃起的香煙捂鼻而過。所以說享受不是趨同的定義,而是每一個人的切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