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有了這種寬廣的胸襟和積極向上的情懷,還怕生活中沒有陽光嗎?
6.做一個讓別人快樂的天使
人類是個相互依賴的群體,人在社會中生活,誰都離不開誰。因此,和諧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中順利成長、有所成就至關重要。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因此直接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不以自我為中心
現代社會的一大弊病是“以自我為中心”心態普遍存在。在我國,隨著“1+2+4”結構家庭的增多,這一問題日顯突出。
小鞏,以優異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後不到半年,就被“勸其退學”回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心態的存在。他是家裏的獨子,從小嬌生慣養,是所有人都必須以他為中心的“小太陽”,稍不順心,就大吵大鬧,直到父母讓步為止。上學後情況更為嚴重。為和他同時吃早飯(否則他不吃),他爸爸甚至辭去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他在做作業和睡覺時更是不允許其父母發出一點聲響。可上了大學後,在集體宿舍裏,他卻不能這樣了,他開始抱怨別人睡覺時的呼嚕聲,指責別人晚睡覺的習慣……與同學的關係極為緊張。期中考試的不理想更打擊了他“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心。當一個同學不小心碰壞了其水瓶後,他更是認為別人故意找茬,並把同學打成重傷。就這樣,他提前結束了短暫的大學生活。
小鞏退學的原因在於其“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作祟,他沒有看到自己隻是社會中的普通一員,並沒有高人一等的地方。這種心態的碰壁,使得他心態失衡,生活在緊張的人際關係中,最後與人發生衝突。
要時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是否有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來思考問題的傾向。如存在,則應及時修正,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他人,在關注別人的同時作出自己的選擇。
欣賞尊重別人
每個人都有許多讓別人欣賞的優點,固然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更重要的也不會有一無是處的人。與別人相處時,一定要善於欣賞別人的優點,尊重別人的勞動,這樣才能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當然,這並不是要你對別人的缺點視而不見,而是要求你別斤斤計較)。
某公司的破產頗具說服力。這家公司的老板劉某,一貫生活嚴謹,嚴格守時。一次新招聘的一位員工小宋令他很不舒服。雖然小宋在營銷部裏業績最好,但他不修邊幅的穿著、屢教不改的遲到“惡習”經常受到劉老板的批評。而小宋則認為我隻是替你打工,能為你賺錢就行了,別的無所謂。在小宋又一次遲到後,兩人發生了爭吵,自感受到侮辱(劉老板說他如果這樣下去就永遠隻是打工仔的命)的小宋憤而辭職,轉投另一家經營同類產品的公司。那家公司的老板對其才能非常欣賞,並委以重任。對此感激不盡的小宋在工作中十分賣命,並將矛頭對準了劉老板的公司。由於他對劉老板的公司非常熟悉,時間不長,劉老板的公司就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劉老板的公司破產與其用人直接有關。如果他善於欣賞別人的優點,小宋就不會另投他門,更不至於反戈一擊。而他的競爭對手就聰明得多,他在充分發揮小宋長處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公司帶來了巨大好處。
高明的人懂得欣賞別人的所作所為,而不是去挑剔別人。人與人相處要善於讚揚別人的優點,而不能去指責別人的缺點,更不能盯住別人的短處不放。
勇於敞開心扉
生活中,有很多人出於“要麵子”的心理,在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過程中,不願敞開自己的心扉,不願暴露自己的弱點,在表現出“完人”形象的同時,使自己失去了改正弱點和錯誤的機會:別人不知你的弱點,當然也提不出對你有益的忠告。其實,敞開心扉,並不會傷你的自尊,反而可贏得別人的信賴,這也就是所謂的“以心換心”的含義。
王某的故事就很耐人尋味。由於在家中排行老幺,從小備受照顧,導致其獨立自主能力很差,明明是自己可以做的事也不敢去做,在很多人眼裏他難成大器。工作以後,科長派他獨自到外地出差談一筆業務。這可把他為難壞了:不去吧,這是領導第一次安排的工作;去吧,自己又實在沒這個勇氣。萬般無奈之下,他敲開了科長的家門。他沒有編造什麼借口,而是“實話實說”。出乎意料的是,科長並沒有批評他,而是善解人意地派別人與其一起去,並在以後的工作中有意識地鍛煉他獨立工作的能力。時間一長,他發生了很大轉變,工作也幹得有聲有色。在其大學同學的聚會上,他的表現讓昔日的同學大吃一驚。
王某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轉變,主要得益於他那敞開心扉的勇氣以及由此而得到的及時幫助。設想一下,如果他編造借口逃避出差而不是承認自己有弱點的話,他是不可能會發生如此大的改變的。
暴露自己的缺點,有時候並非壞事,對於自己的合作者來說更是如此。敢於敞開心扉,是一種大智慧。隻有如此,才能換取別人的信任和幫助,在提高合作績效的同時完善自己。
善於關心別人
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在此情況下,更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和幫助。這種關心和愛護既能令人得到安慰,又能增添其克服困難、繼續前進的勇氣。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應有關心、愛護別人的意識,因為在你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幫助、一點關懷,在別人那裏卻會產生很大的作用。
一個學生的成才就很有說服力。在高一時,一貫成績不錯的他,突然在期中考試時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都不及格。教數學的劉老師看到後非常著急,專門把他叫到辦公室,耐心地詢問他生活、學習中是否有什麼問題。看到他衣著單薄,還硬拉著他出去買了一件厚毛衣。這個學生雖沒有向老師說明原因,可在以後的學習中卻迅速地趕了上來,重新成為班上的尖子,並在高考時考入一所大學的數學係。他在給劉老師的信中寫道:“當初,由於父母不和,我在家裏體會不到溫暖,並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那次考試我是故意的,我就是想最後看看人世間還有沒有人關心我。可是,語文老師對此無動於衷,英語老師隻是用一種異樣的語調讀完我的分數又輕蔑地看了我一眼。隻有您對我噓寒問暖,關心備至,讓我體會到一種父親般的關懷。真的,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始終把您當做父親看待,並立誌成為您這樣的老師。”
這封信看出了劉老師一身冷汗,他萬沒想到自己的無意之舉背後竟有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暗自慶幸自己沒有像其他兩位教師那樣做。在以後的工作中,劉老師更加注意關心愛護學生。這充分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是多麼重要。
互相關懷,互相鼓勵,應是處世待人的基本態度。人人都具有這種心態,才能在順利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促進別人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