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10、司馬炎廢曹奐(1 / 1)

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司馬昭封為晉王。司馬昭基本上掌握了魏國的大權,魏國皇帝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

司馬炎是晉王司馬昭的長子,按照封建時代立嫡以長的製度,司馬炎本該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但其父司馬昭把小兒子司馬攸過繼給自己的哥哥司馬師為子,並打算立之為世子。

司馬昭每次見到司馬攸,便拍著晉王的寶座對他說:“這屬於桃符(桃符是司馬攸的小名)的寶座。”寵愛之情溢於言表。

正是在這種複雜的政治背景下,不甘寂寞的司馬炎開始了他爭奪王位的活動。

齊王司馬攸為人溫文爾雅、親賢好施,喜愛古代典籍,並且多才多藝,是一位有著濃厚的藝術氣質的儒雅之士。而司馬炎卻似乎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他在氣質上幾乎完全秉承了父輩的天性,既有足以左右形勢的謀略,同時也有著一副寬厚仁慈的外表。總之,政治家的天性加上客觀上的優勢,使得他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遊刃有餘。司馬昭晚年時,不得不以強大的政治理智克服個人情感,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立司馬炎為世子。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繼承了相國晉王位,掌握全國軍政大權。

同年12月,經過精心準備之後,司馬炎仿效曹丕代漢的故事,為自己登基做準備。

在司馬炎接任相國後,就有一些人受司馬炎指使勸說魏帝曹奐早點讓位。

不久,曹奐下詔書說:“晉王,你家世代輔佐皇帝,功勳高過上天,四海蒙受司馬家族的恩澤,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讓給你,請順應天命,不要推辭!”

司馬炎卻假意多次推讓。司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衛將軍賈充等人,帶領滿朝文武官員再三勸諫。司馬炎多次推讓後,才接受魏帝曹奐禪讓,封曹奐為陳留王。

公元265年,司馬炎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晉,史稱為西晉,晉王司馬炎成了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