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3、劉淵稱漢帝(1 / 1)

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貴族劉淵反晉獨立,自稱漢王。自從西漢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邊遠郡縣,他們和漢族人相處久了,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匈奴貴族認為上代多次跟漢朝和親,是漢朝皇室的親戚,後來就改用漢皇帝的姓——劉。曹操統一北方後,把匈奴各個部落分為五個部,每個部都設部帥,匈奴貴族劉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帥。

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從小讀了許多漢族人的書,力大無窮,武藝高超,能夠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劉豹死後,劉淵繼承他父親的職位。後來,在西晉的成都王司馬穎部下當將軍,留在鄴城,專管五部匈奴軍隊。

八王混戰開始後,匈奴部落裏一些貴族在左國城開會商量對策。有個老年貴族說:“我們匈奴從漢朝開始跟漢人結為兄弟。經過魏、晉兩個朝代,匈奴單於後代雖然有封號,卻沒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沒什麼兩樣。現在晉朝發生內亂,自相殘殺。這正是我們匈奴人恢複地位的好時機啊!”大家都覺得他說得很對,叫誰來帶頭呢?大家商量後,認為劉淵有才能,威望高,推舉他當單於最合適。貴族們派了一個使者到鄴城,把大夥兒的意思告訴劉淵,請他回來。劉淵很高興,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親,向司馬穎請假。司馬穎不同意,劉淵隻好讓使者先回去,並且要五部匈奴集結兵力,向南移動。

後來,晉朝的並州刺史司馬騰、將軍王浚聯絡鮮卑貴族攻打司馬穎,司馬穎兵敗,逃往洛陽。劉淵向司馬穎要求回去帶匈奴兵馬來助戰,司馬穎才讓他回去。

公元304年,劉淵回到左國城,大夥兒擁戴他做了大單於。他集中了五萬人馬,親自率兵南下,幫助晉軍攻打鮮卑兵。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趁這個機會把晉朝滅掉,反倒去幫助晉軍呢?

劉淵說:“要滅掉晉朝,還不容易,但是晉朝的百姓未必會向著我們。我看漢朝立國的年代最長,在百姓中影響大。我們的上代又是漢朝皇室的兄弟。現在漢朝亡了,我們用繼承漢朝的名義,也許可以得民心。”大家聽了,覺得是一個好主意。劉淵就宣布自己是漢王。劉淵稱漢王後,很快攻下了上黨、太原、河東、平原等幾個郡,勢力越來越大。一些勢力比較小的各族反晉力量也都來歸附劉淵。

公元308年,劉淵稱漢帝。第二年遷都平陽,集中兵力進攻洛陽。洛陽的老百姓雖然恨透了腐朽的西晉王朝,但是也不願受匈奴貴族的統治。所以劉淵兩次進攻,都遭到洛陽軍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那時候,八王中最後的一個王——東海王司馬越還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殺。晉朝留下的一點點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後來劉淵死去,他兒子劉聰繼位做漢國皇帝,又派大將劉曜、石勒進攻洛陽。洛陽的軍民奮勇抵抗,但是畢竟寡不敵眾。

公元311年,洛陽城終於被攻陷,晉懷帝做了俘虜。

劉聰進洛陽後,殺了大批晉朝的官員和百姓,還殺了晉懷帝。晉懷帝死後,在長安的晉國官員擁立懷帝的侄兒司馬鄴繼承皇位,即晉湣帝。

公元316年,劉聰攻下長安。晉湣帝也遭到了懷帝同樣的命運,被劉聰殺害。

西晉王朝維持了五十二年,終於滅亡。西晉滅亡之後,北方的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建立政權,前前後後一共出現了十六個割據政權,曆史上稱為“十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