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6章 9、精忠報國的嶽飛(1 / 1)

嶽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

嶽飛少時勤奮好學,武藝超群。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抗擊金軍。嶽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同年,金軍攻破開封,俘獲了徽、欽二帝,北宋王朝滅亡。公元1127年5月,康王趙構登基,是為高宗,遷都臨安,建立南宋。嶽飛上書高宗,要求收複失地,被革職。嶽飛遂改投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複歸東京留守宗澤,以戰功轉武功郎。宗澤死後,繼任東京留守杜充守開封。

公元1129年,金將兀術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嶽飛無奈隨之南下。同年秋,兀術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就攻下臨安、越州、明州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嶽飛率孤軍堅持在敵後作戰。他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時,率部馳援,四戰四勝。次年,嶽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複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嶽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聲震河朔。七月,嶽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嶽家軍”。

公元1133年,嶽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遊寇”,得高宗獎“精忠嶽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嶽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複襄陽、信陽等六郡。嶽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12月,嶽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公元1135年,嶽飛率軍鎮壓了楊麼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嶽家軍”實力大增。

第二年,嶽飛再次出師北伐,攻占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嶽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嶽飛壯誌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

公元1117年,嶽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複中原,但都為高宗所拒絕。公元111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嶽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術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嶽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占朱先鎮,距開封僅45裏。兀術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不敢出戰。

在朱先鎮,嶽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複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嶽飛退兵。嶽飛抑製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他壯誌難酬,隻好揮淚班師。

嶽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公元1142年8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術要求“必先殺嶽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嶽飛謀反,將其下獄。12月29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嶽飛僅39歲。其子嶽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