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體現出《周易》的兩條原則,一是“易簡”的原則,一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周易》作為六經之首、三玄之一,在中國文化哲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對藝術的影響是至為深遠的。曆史上對“易”的闡釋有所謂“易名三義”的說法,即簡易、不易、變易。《易》的簡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原則,所謂言近旨遠,言深意微,《易》的原理是至為簡單的,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它的基礎符號就是陰陽兩爻,由此二爻組成八卦,由八卦構成六十四卦,由六十四卦去表現天地間一切可見的存在、不可見的道理。一切人事物理都可以包容其中。我們可以舉《周易》中的一卦來看,如蒙卦,《周易》的第四卦,這是《周易》中惟一專門說教育的卦。此卦下坎上艮,坎為水,艮為山,山水合而為此卦之卦象,所以象傳說:“山下有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像山泉那樣滋潤,這正是教育的意思所在。此卦不僅有啟蒙的意思,又有蒙昧的意思,因為此卦卦象像山下有危險,山為止,水為險,險而止,明知有危險還在此停留,這就是蒙昧。此卦又有初生意思,所以此卦六五爻辭有“童蒙”之謂。《序卦》說:“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又,從此卦生出養的意思,等等。這一序列還可以推下去。這就是所謂“秘響旁通”。有限的卦爻符號可以象征天地中無限的事物、無限的道理。以少表現多,以簡單表現複雜,以具體的形象表現抽象的義理,所以《周易》將含蓄的哲學發展到極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周易》的“用晦”之道。
另外,《周易》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為其根本思想。所謂“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陰陽相摩相蕩,翕辟而成變化。一陰一陽,強調世界萬物的相互聯係性。同時,相互聯係的對象之間具有內在的衝蕩力,一收一放,一開一合,一起一伏。開處就是合處,起處就是伏處,所謂伏脈龍蛇,勢通萬裏。
如上所說的書法無往不複的道理,其實就是《周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沒有送出的一筆是不回的,一如《周易》所說沒有絕對的去,也沒有絕對的來,衰敗之處就是生命的起點,燦爛之處也可能就是沒落的開始。如《周易》所謂剝盡複至,“無往不複,天地際也”。清人笪重光《畫筌》說:“宿霧斂而猶舒,柔雲斷而還續。危峰障日,亂壑奔江;空水際天,斷山銜月。雪殘青岸,煙帶遙岑;日落川長,雲平野闊。”所謂霧斂寒江,雲斷還續雲雲,就是強調一陰一陽之謂道,強調形式內部的張力,使得靜態的形式運動起來,霧籠寒江,使江更增其內在魅力,更增其闊大。形式內部一推一挽,一張一合,構成有節奏的空間。
書法、園林、繪畫等都是空間藝術,但中國美學強調,這一空間是一“回蕩的空間”,即讓空間充滿音樂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