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股論經(1 / 1)

我周圍有不少人成為了股民。這在先前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老百姓都可以參予炒股,賺錢,是社會的一個進步。你隻要拿錢帶身份證去就夠了,不問你的家庭出身,你的社會關係,你的職業,你的行政級別,總之是大家都可以炒,都可能賺,或者賠。一個工人炒股完全可能賺錢,同樣,一個幹部炒股也完全可能貼本,這當中有二種平等的意味,雖然也還有不時揭露的黑幕。

一個人成為了股民,在我看來,就好像是參加了某種組織接受過某種訓練似的,表現出許多共通的特點。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律喜歡談股論經。

這是可以理解的。把一塊一塊幸幸苦苦積蓄起來的錢投到風險莫測的股市上,如果不關心它,議論它,研究它,那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

於是我經常可以聽到股民的種種言談。這些言談往往技術性很強,諸如建倉、築底、上行通道之類,枯燥乏味。但透過技術的層麵看(這好像也是術語),至少我認識的股民都表現出許多平常沒有的有味甚至可愛來。

比如:他在談到他手中的某隻股票時,或許會透露出那家公司老總的年齡、籍貫、學曆、能力、魄力甚至長相等等有關背景資料,總之他對那家上市公司是了如指掌了。而且他的語氣也比平日柔和,眼神顯得親切,好像那不是一種無生命的證券,而是他豢養的某個寵物,北京狗或波斯貓,需要他加倍悉心地關照,為它歡喜為它愁。

比如:他不但可以告訴你這隻股票昨天下午兩點一刻的時候價位為七元五角三分,甚至還能不假思索地說出這隻股票在兩個月以前曾經達到過十三元一角一分的水平。他記得清清楚楚,他腦子裏裝了那麼多複雜的數字但一點也不混亂,他好像變了一個人。先前,我曉得的,他成天丟三拉四,稀裏糊塗。因此我懷疑炒股也許是一種增強人記憶力的有效辦法。’

比如:他現在需要不斷對股市行情作出種種的預測——有時樂觀有時悲觀的預測,結果他好像對預測上了癮,把這種專業性質的預測擴大開來,連他不熟悉的領域也不肯放過。明天會不會下雨?肯定的!他說。皮諾切克到底會不會被引渡?肯定的!他又說。可能他相信自己能夠預測一切事物,因為他在預測行情的時候實際上也就在預測他的未來,他把未來藍圖上的細節都勾畫好了。自從他炒股以後,我發現,他成了一個信心十足的人物。

我曾經在證券市場的交易大廳流連過很長時間。我建議沒有去過的人不妨也去一次,那是個非常出味的地方。當然人多,熱熱鬧鬧的,而且文明禮貌。他們齊心合力地凝視著那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臉上的表情是那麼豐富,那麼複雜,那麼深不可測同時又那麼坦露無遺。他們哪怕不認識也互相交流秘密的情報,交流心得與體會,交流高興與憂傷,整個大廳裏彌漫著一種有福同享有難同擔的同誌般的氛圍。他們確鑿就是同誌。

通常,聽他們談股論經,我不大插嘴,因為不懂。現在我倒願意與股民同誌講個故事:

有個炒股的和尚總是賺錢,於是有人登山門討教,卻發現和尚對股市一竅不通,自然聯想

到傳說中的無邊法力,就更加急煎煎地要拜師學藝。和尚倒不保守,說:我看到別人不要的就撿回來,看到別人搶著要的就送出去,與人為善,原是佛家應盡的本份。

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