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當然是中國最好的作家之一。不必說《棋王》、《孩子王》、《樹王》這樣具有文學革命意義的小說,隨便讀他的幾篇小品,就不難明白,什麼叫真正的作家。
“早上四點鍾,走過商店擁擠的街道,兩邊櫥窗裏的服裝模特兒微笑著等你走過去,她們好繼續聊天。有一次我故意留下不走,坐在咖啡店外的椅子上,她們也非常有耐心的等著,她們的秘密絕不讓外人知道。”
這是阿城《威尼斯日記》裏的一段,暴露出他對世間萬事萬物的饒有興趣的態度。有和沒有這種態度,對其他人也許不是問題,但對一個作家,卻幾乎是致命的。除非你不寫,隻要你寫,有不有這種態度立即昭然若揭。我們讀過大量規範的甚至正確的文章,但很少能讀到有趣,便是因為,多數的作家本人並不對生活發生特別的興趣。他們或許能講出某個真理,但還是無趣。沒有趣的東西可以稱做文字,文章,但肯定不是文學。
從上麵一段還發現阿城早上四點鍾競在街上閑逛。這稍稍有點怪,原因是他長年累月徹夜寫作,寫累了,到外麵逛一逛。結果得了偏頭痛。看中醫,西醫,各有各的說法。“我的原因我自己明白,就是每天從半夜寫到院子裏鳥叫了。你知道鳥在一天的什麼時候叫嗎?”
大概沒有幾個人知道鳥在一天的什麼時候叫。更不會注意到“黎明前的黑暗中,鳥的嗓子還有點啞,它們會像人那樣起床後先咳嗽幾下,清理清理。”
“我的頭痛了二十多年,幾乎每個星期都要不同程度地發作一次。不痛之後,我甚至想再痛一下,用來體會不痛。”
有味!
“我必須夜裏寫東西,我習慣夜裏寫東西,我決心下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假如下輩子頭還痛的話。下輩子再痛,我猜應該是右邊了,左邊痛了幾十年,也該換換了。”
真有味!
把什麼東西,包括頭痛,都寫得有味,非常不容易,是作家的質量。阿城作品的數量不大,但都是好貨。若論數量,有人出了很威武的文集,從頭到尾卻難找到一句有味的話。質量是要過硬的。郭沫若先生著作等身,然而據說在北京的校園裏,他的文集論斤把賣,可以說明一點問題。
因為頭痛,久病成醫,阿城懂藥。但他的懂藥絕不同醫學中人,是一個文學家的懂藥,也仍然是有趣。在《威尼斯日記》裏他耐心介紹了十八味中藥,每一味都講得有味。例如:“知母:北方野地裏常見,根人藥。夏天特別熱的時候,牲口會自己找來吃用以解暑。很多動物在病痛時都會自己找一些植物吃來治自己的病痛。中國傳說神農嚐百草,成就了中藥,我猜很多藥是神農跟蹤動物才發現的。現在的新藥仍然是動物先吃,之後才給人吃。我在鄉下時有過一條狗,它被咬傷後從來都是自己跑進深山找各種草吃,一兩天傷就好了。狗甚至會自己接骨,鄉下很少看到瘸腿的狗。我曾經跟蹤一條腿傷了的狗進山,半路上它停下來,眼神憂傷,不肯再走,我於是知趣地回頭離開。”
這裏他講述的當然不是有關藥的知識,是植物,動物,人,以及他們的關係尤其是情感。能把一味中藥講得有味並且感人,不是誰都做得到的。
作家何立偉近日做了膽囊摘除術,取出一小塊石頭,狀如扁豆籽,色綠而潤,宛若碧玉,好看得很。他慨然道:灑家從此是無膽英雄。
阿城鬧偏頭痛,何立偉肚子裏愛長石頭。
都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