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脊椎生物化石點
天祝古脊椎生物化石點有3處。
華尖東山梁化石點位於錢寶鄉華尖東北麵山梁,多為古代脊椎動物化石,屬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化石點。
韭菜溝生物化石點位於華藏寺鎮河東10公裏處的韭菜溝村西北側沿山一帶。主要為牛、馬、狗牙等骨骼化石,屬上新世化石點。
紅大大沙河生物化石點位於華藏寺鎮紅大村東北半山腰裏。主要為牛、馬等骨骼化石,屬第三紀晚期化石點。
二、古文化遺址
1973年至1988年發現古文化遺址3處,其中2處已健全文物檔案,於1984年10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天祝地區開拓於4500年以前。
坪山小溝遺址位於東坪鄉塔布尕村,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
羅家灣遺址位於東坪鄉紮帳村為仰韶文化晚期類型。
華尖灘遺址位於錢寶鄉華尖灘為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
三、古城堡遺址
鬆山古城位於鬆山鄉鬆山村,又名牧羊城,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修建。
藏民堡子遺址位於鬆山鄉藏民村中心處,屬鬆山城附屬設施--軍事營堡。
紅石堡子位於錢寶鄉紅石村,係宋代所築。
岔口驛堡子位於華藏寺鎮岔口驛村,明代驛站遺址。
馬營溝大營盤位於抓喜秀龍鄉西南馬牙雪山北腳下,為宋代古城遺址。
安遠驛古城遺址位於安遠鎮安遠村,為漢至明代的驛堡遺址。
三角城遺址位於大紅溝鄉三角城村的山丘上,屬明代城堡。
安門古城遺址位於打柴溝鎮安門村,係漢代古城遺址。
四、古建築
中莊三官廟位於華藏寺鎮中莊村北路口,係清道光年間所建。廟宇較完好。
朱藏溝口三官廟位於炭山嶺鎮朱藏溝口,係明末清初所建。除配殿和耳房門麵被修改外,其它保存完好。
五、古長城、古烽墩遺址
天祝境內的古長城由東南向西北沿金強河穀地上烏鞘嶺,下古浪西去,有漢長城、漢壕溝、明長城、明壕溝,當地群眾稱之為“邊牆”。境內的漢長城築於西漢中期,明長城築於明正德至萬曆年間。現僅有華藏寺鎮華藏村水泉的500米、三裏墩村的1000米和打柴溝鎮打柴溝村的800米、金強驛村的2000米斷垣殘跡明顯,其餘基本成為土埂。
石洞溝梁長城位於打柴溝鎮金強驛村,全長約2000米,殘垣高2~4米,底寬3米,頂寬0.5~1.2米,為明代所築。
烏鞘嶺長城位於打柴溝鎮安門村東北麵甘新公路東側和烏鞘嶺北安遠鎮的南泥灣村,全長約10公裏,牆垣已殘缺不全,殘高1.8~2.5米,底寬2~3米,沿長城附近有漢、明烽燧墩7座。在嶺南坡明長城約100米處有漢長城,南北走向,已風化成土埂。
古烽燧墩天祝境內尚存漢、明所築烽燧墩遺跡,均係夯土板築。夯層在15~25厘米之間。
較大的縱橫放有直徑8~12厘米的木椽作“骨架”。
六、館藏文物
縣博物館有館藏文物639件,其中珍貴文物80多件。有遠古時代的牛、馬骨骼及犬齒化石,新石器時代的四大圈紋雙耳彩陶罐、蟲類紋雙耳彩陶壺、素麵紅陶尖底瓶、繩紋灰陶童棺甕,石斧、石刀、石羊、玉鏟、骨錐,漢代木馬、銅印,唐代象牙笏板,宋元時期的水壺、刻劃畫紋瓷瓶,明清的佛像、藏文經頁及書畫等。其中一級文物有銅犛牛、平行網線圈點紋雙耳彩陶壺、蟲類紋雙耳彩陶壺、馬家窯類型篦紋尖底瓶、西夏褐釉剔花瓷瓶。
七、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5月2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東坪鄉羅家灣遺址、賽什斯鄉東大寺、天堂鄉天堂寺、鬆山鄉鬆山古城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加上1981年省政府批準的烏鞘嶺南坡明長城,天祝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均樹有省文物局統一製作的文物標誌石碑。2005年6月30日,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朱藏溝口三官廟、栗家莊漢墓群為天祝縣境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石門寺、紅石堡子、坪山小溝新石器時代遺址等5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