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體育
主要有賽馬和馬術。
天祝賽馬和馬術曆史悠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大部分賽馬會由措哇主辦,一切費用按戶攤派,有的有措哇資金支付。1952年舉行了首屆賽馬大會,同時應甘肅省第一屆體育籌備委員會邀請,派代表隊參加了馬術表演。1959年,在全省賽馬大會上,天祝縣代表隊在10000米、2000米兩個項目賽馬中分別奪得第一名和第二名。1980年8月1日,在抓喜秀龍灘舉行了縣慶30周年賽馬大會。1984年8月,舉行了縣慶34周年賽馬大會,9月,為迎接班禪大師視察天祝,舉行了盛大的走馬表演。1985年後,鄉鎮賽馬會日漸興盛。此後至2005年,全縣在每次縣慶期間或旅遊節期間,均要舉辦盛大的賽馬活動。
馬術表演也是天祝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主要項目有:飛馬拾物、蹬裏藏身、奔馬射擊、馬上站立、馬上倒立、馬上跨障。
此外,傳統體育項目還有:摔跤、趕嘍嘍(俗稱趕豬)、拉扒牛(強扳頸)、射箭、射擊、打拋肚兒、蹬棍、馱馱子、棋類、輪子秋、打梭。
二、體育競賽
1959年,天祝縣舉辦了第一屆青少年田徑運動會。1974年8月,運動員石正儉參加了在寶雞舉行的全國田徑分區賽,獲100米、200米兩個項目的第一名。1978年,縣體委組織射擊隊,隊員王冬梅被甘肅省體委選拔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第一屆農民運動會。1989~2005年,天祝縣共舉辦全縣性的各種體育比賽50次。參加地級田徑運動會7次,參加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3次,射擊競賽9次,田徑比賽2次。1994年在肅南舉辦的甘肅省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走馬比賽中,取得了3個第一名、2個第二名、11個第三名。1998年在武威舉辦的甘肅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走馬項目比賽中,取得了2個第一名、2個第二名、3個第三名;押架項目比賽中,取得了2個第一名、1個第三名。射擊在1989~2000年省上舉辦的各類射擊競賽中,分別獲得了4個第二名、6個第三名。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2次。其中,在1995年10月於雲南昆明舉辦的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天祝的趙吉昌在1000米走馬項目比賽中獲得第四名,王生海獲得個人道德風尚獎,代表隊獲得了集體道德風尚獎。在1999年舉辦的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西藏賽區的馬上項目走馬1000米、2000米比賽中,天祝的韓正文獲得第二名,馬國權獲該賽區個人道德風尚獎,趙吉昌獲北京賽區道德風尚獎。2001~2005年,共舉辦全縣性的各種體育比賽12次;參加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1次;全省民運會2次,馬上項目、押架獲5金、5銀、3銅的好成績;參加全省射擊比賽3次,獲1金、3銅;參加全省運動校、傳統校、重點校運動會2次,成績良好。參加全省殘疾人運動會1次,獲2金1銀。
2006年天祝縣組團參加首屆市運動會,參加9個大項和76個小項的體育競賽,共獲得金牌16個,銀牌22個,銅牌22個,並獲得運動會團體比賽道德風尚獎。
三、場地設施
1952年,全縣有體育場20個,占地麵積7228平方米。1957年,全縣有體育場地41個,占地麵積1.45萬平方米。1988年,全縣各類體育場地已達175個,總麵積達4.93萬平方米。1992年以後,全縣196個行政村,達到1場1室(籃球場1個、活動室1個),總麵積8.58萬平方米;自然村每村均有籃球場,總麵積2.94萬平方米。天祝一中建成400米標準田徑場1處,天祝二中、天祝三中、新華中學建成半圓式300米、350米田徑場各1處。1992年2月,建成縣城第1處半圓式燈光球場,能容納觀眾2000名。1996年,對原射擊靶棚進行修繕,維修後的射擊靶場可承辦省、地射擊訓練和競賽。2000年5~7月,投資32萬餘元,在石門溝自然風景區建成全省第一個1000米標準賽馬場,占地70200平方米(290米×1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