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商湯滅夏的曆史背景(1 / 3)

(一)動蕩不安的夏政權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國君。禹當上夏朝的國君後,在部落聯盟中擁有無上的權力,並把這權力加以強化和神聖化,使它更加鞏固,以便把各部落統一在一起。大禹去世前幾年,想效仿堯舜,找一個賢能的人來接替自己。最初,人們推舉在帝舜時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由於年事已高,沒等到繼位,皋陶就病死了。後來經過商議,又一致推舉皋陶之子伯益做他的繼承人。 伯益曾經是大禹治水時的一名主要助手,發明過一種鑿井的新方法,他擅長畜牧和狩獵,曾教會人們用火燒的辦法來驅趕林中的野獸。所以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伯益是僅次於大禹的一位英雄。

隨著王位的鞏固,禹越來越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王權應該由自己的兒子來接管,而不能讓外人來繼承。可是伯益功勞卓著,威望極高,首領們在會議上都推舉他做禹的繼承人。禹感到眾怒難犯,隻好順水推舟,答應下來。因為這件事,禹越發煩躁,寢食難安。後來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順利地繼承舜位,一是當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二是舜選定自己做繼承人之後,就讓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權。如果我也效法當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權讓兒子去執行,而隻給伯益一個繼承人的名義,可不可以呢?”於是禹開始讓啟參與治理國事。過了幾年,啟把國事處理得很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來,而伯益作為繼承人,卻沒有新的政績,他過去辦的好事,人們也漸漸淡忘了。禹王死後,他的兒子夏啟就正式地開始行使起王權。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這個樣子,非常生氣。他本是東夷人,便召集東夷部族率軍攻打啟。而啟早有防備,經過一場大戰,啟打敗了伯益的軍隊。夏啟為了慶祝勝利,在鈞台(今河南禹州)舉行了大規模宴會,公開宣布自己是夏朝的第二代國君。從此,父亡子繼的“家天下”製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賢的“公天下”製度。為了贏得民心,繼位之初的啟嚴於律己,過著粗茶淡飯的儉樸生活。他每頓隻吃一碗蔬菜,每晚都睡在柴草上,除祭祀以外,不允許在王室演奏任何音樂。他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求賢天下。夏啟求賢若渴、勤儉自礪的舉動果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得一些部落的支持和擁戴,很快成為人們心中的偶像。但還有許多部族對他改變禪讓傳統的做法表示出強烈的不滿。有一個部族首領有扈氏,便站出來反對夏啟,要求啟按照部落會議的決定,還位於伯益。於是,夏啟就和有扈氏在甘澤 (今陝西戶縣一帶)進行了一場戰鬥。經過激烈的廝殺,有扈氏被打敗了,有扈氏部落的成員也被罰做奴隸。從此,夏啟的王位終於坐穩了。然而此後,啟卻一改以往的作風,生活變得腐化起來,整日飲酒作樂,歌舞遊獵。傳說他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夏啟年老時,他的幾個兒子激烈地爭奪繼承權,出現了五子爭權的鬥爭。小兒子武觀(一說為幼弟)因為爭得最凶,被啟放逐到黃河西岸(今陝西一帶)。武觀聚眾反叛,啟派大將彭伯壽帶兵將他打敗,並押來見啟,武觀隻好認罪服輸。不久,夏啟因荒淫過度而病死。

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太康是個昏庸的君王,又沉湎於酒色,每天隻知道狩獵遊戲,不理朝政,弄得國家百事廢弛,民怨沸騰。一次,太康帶人到洛水北岸打獵,竟數月不歸。那時,黃河下遊有一個東夷族部落的首領,名叫後羿。他是一個神箭手,早就想奪取夏王的權力。見太康狩獵在外,就親自率兵守住洛水南岸,阻斷太康的歸途。等到太康獵興已盡、滿載獵物而歸時,發現已回不去了。太康叫苦不迭,隻得派人前去與後羿談判。後羿道:“太康一向不理國事,失去了作為國王的資格,應該遜位讓賢,就不必回來了。”太康聽了這話,氣得七竅生煙,但因手下士兵甚少,無力與後羿抗爭,隻得暗中派人請求各諸侯相助,可各諸侯因為太康奢逸無度,早就心懷不滿,又懾於後羿的強大,誰也不願幫助太康。太康有家難回,有國難投,隻得在洛水北岸過著流浪生活,最後客死他鄉。

太康死後,雖然由他弟弟仲康繼位,但仲康軟弱無能,當了後羿的傀儡。國家大事都由後羿做主。但後羿也是一個殘暴的統治者,其統治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滿,主持天時曆象的羲氏、和氏公開反對羿的政權,羿就派一名叫胤的人率眾前往征伐。仲康以後,其子相繼位,逃往斟尋氏和斟灌氏,羿遂獨攬夏朝大權。 據說,羿得夏政之後,隻顧著每天去打獵,從不問政事,並迫害忠良,罷免、殺害武羅、伯困、龍圉等賢臣,反而重用被伯明氏驅逐的不肖子弟寒浞。寒浞對上屈膝諂媚,到處賄賂,擾亂朝綱,經常慫恿後羿田獵遊玩。寒浞還極力網羅黨羽,擁有很大權力。後來,寒浞又勾結後羿的部下,趁後羿外出狩獵之機,殺死後羿及其家人,篡奪了統治權,占據後羿妻室,沿用有窮氏的國號。寒浞封自己的兒子澆在過一帶,另一個兒子豷被封在戈。澆率重兵滅掉斟灌氏,又去討伐斟尋氏,殺掉在那裏的夏的後代相。相的妻子緡已經懷孕,慌忙中急從牆中逃出,投奔她的母親家有仍氏,在那裏生下少康。後羿被殺後,相的兒子少康出逃,得到虞氏的幫助,在那裏組織起夏的舊部,乘寒浞內訌之機,出兵打敗了寒浞,奪回了夏的政權。少康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專心發展農業水利,深得百姓愛戴。他執政時期,夏朝經濟有所發展,社會趨於穩定,各諸侯也按時朝賀,夏朝進入由“治”及“盛”的局麵,出現了中興的形勢,曆史上稱之為“少康中興”。少康之後的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八代的統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但是從第十四個君主孔甲起,王室又開始不修內政,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招致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於國力衰弱,也無法控製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夏朝的統治從此危機四伏,逐漸走向崩潰。隻過了四代便亡國,故而史書記載“孔甲亂夏,四世而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