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族的壯大
契曾輔佐大禹一起治水,建立了功勳,官至司徒,被分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帶),並被賜姓子氏。商族開始興起,契因此成為商族的祖先。商族是在夏的東方、黃河下遊發展起來的,屬於東方部族之一。也因商是在東方,所以後來由渭水流域發展起來的周族,把商族歸為“東夷族”之列。商“先公”時代活動區域已經相當廣闊,成湯(約公元前17世紀)以前,商族的都城“自契至於成湯八遷”。八遷之地主要分布在今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最遠達到渤海灣東北,而以建都在商(今河南商丘)的時間最久。商族進入國家的狀態並非始於商湯滅夏,而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最主要有四個人物:相土、冥、王亥和上甲微。
在先商的曆史中,相土是赫赫有名的。相土是契之孫,昭明之子。相土時期,商的進步非常明顯,把附近的許多部落都征服了。《詩·商頌·長發》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這是說相土時期商族的活動中心不僅僅限於商丘一帶,其勢力或可達到了渤海灣以東地區。相土的一大業績就是“作乘馬”。乘馬,即用馬駕車,說明相土已馴服了馬,這是劃時代的進步。商代以車為戰,與相土的發明不無關係。相土以下二世——昌若和曹圉,無業績可查。到了曹圉之子冥時,冥因治水而死。當時商活動的中心地帶是黃河中下遊流域,經常泛濫的黃河,成了部落的大災難,冥治水有功於本族,因而被列入重要的祀典之中。《國語·魯語》說商人“郊冥”,《禮記·祭法》也說商人“郊冥”,郊祀是一種祭天之禮,這意味著將冥配祀上帝,可見在商人的心目中,冥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冥與夏代國君少康同時,冥之子是王亥,其孫是上甲微,從冥經王亥到上甲微,是先商曆史中重要的轉變時期。這一時期一個最大的事件是王亥“賓於有易”而被殺。據《竹書紀年》記載:商族的首領王亥在夏時就以造牛車聞名,他駕著牛車,載上貨物,趕著牛羊,用帛和牛當貨幣,在部落間做買賣,由此可見,商部落的手工業和畜牧業是何等發達。一次,王亥駕著牛車,到有易去進行貿易。同行的還有其弟王恒和河伯。王亥與王恒一起侮辱了有易的婦女,有易的國君綿臣殺死王亥,奪取了牛車和貨物。其後,王恒反擊,並繼承了其兄王亥之位。王亥子上甲微長大後,誓言為父報仇,假師於河伯攻伐有易,殺死有易的君主綿臣,上甲微威信大增,不久繼位為商族的首領。
商自上甲微滅有易以後,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農業和畜牧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製過渡到奴隸製。為了向外發展勢力,掠奪更多的奴隸和財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個商侯期間,曾兩次遷徒,一次是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次是由殷又遷回商丘。到了主癸時,商已是一個具有國王權力的大國諸侯了。又曆經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到了成湯時期,商族又經曆了一個重要的轉變,即在這一時期,成湯通過戰爭征伐和宗教祭祀這兩個重要的手段,使原本處於雛形或萌芽狀態的王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君王可以調動國內人口出征,為後來征伐夏桀提供了可能。
主癸死後,他的兒子湯繼位為商侯。湯又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中稱做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在古書中還被尊稱為武王。商湯繼主癸做諸侯時,正是夏桀暴虐無道、殘害人民、侵奪諸侯、天怒人怨的時候,湯就選擇了這個有利時機,開始了滅夏的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