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幾乎每天都有各種不同形式的祭祀,每次祭祀都要用牛羊來作犧牲。古代的犧牲是指用家畜來作祭祀的貢品。用純色的家畜,如牛、羊、犬、豬等叫做犧,用整體家畜叫做牲,純色整體的家畜作祭祀時的貢品叫做犧牲。湯聽使者回報說葛伯之所以不舉行祭祀是沒有犧牲,就派人挑選了一群肥大的牛羊給葛伯送去。葛伯見商湯居然相信了他的謊言,自己得到了不少牛羊,就將牛羊全部殺來吃了,仍然不祭祀。湯得知葛伯又沒有祭祀,湯再次派使者至葛詢問為什麼不祭祀,葛伯又說:“我們的田中種不出糧食來,沒有酒飯來作貢品,當然就舉行不了祭祀。”湯得知葛伯是不關心人民生產,隻知享樂的人,就派亳地的人前往葛地去幫助種莊稼。葛國人民在葛伯這個昏君的統治下,生活非常痛苦,衣食都不能自足,當然更不能為亳人提供飯食。湯派商邊境的人往葛地送去酒飯,給幫助耕種的亳人吃,送酒飯的人都是些婦孺。葛伯就每次派人在葛地等候送酒板的人來後,將酒飯搶走,還威脅說不給就要被殺死。有一次,一個孩子去送酒肉,因反抗搶劫,竟被葛伯的人殺死。湯見葛伯是死心踏地地與商為敵,遂感不能再用幫助的辦法來爭取他的支持,就率兵到葛去把葛伯殺了。因為葛伯不仁,葛國人民早就心生怨恨,見湯殺了葛伯,都表示願意歸順商。湯將葛的土地、人民、財物全部占有,組織葛的人民從事農耕,發展生產。
湯滅葛的行動,在諸侯中不但沒有人反對,還指責葛伯的不仁,被殺是咎由自取。這樣,商湯從伐葛國開始,逐步剪除夏的羽翼,削弱夏桀的勢力。有的諸侯、方國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還盼望商湯前去征伐,願意從夏王朝統治下解脫出來歸順商湯。還有一些諸侯、方國就自願歸順湯,湯對歸順的諸侯、方國都分別授以玉珠作冕冠的玉串和玉圭。另有個別諸侯,如東邊的萏伯侯,不敬祖先和神靈,肆意殺害務耕的百姓及過往的商人,做惡多端、罪孽深重。商湯就發兵征伐,滅了萏伯侯,還一方安寧。由此可見,商顯然已經是居於一個諸侯盟主的地位,行使國王的權力,所以有“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之說。
(三)深入夏都 知己知彼
約公元前17世紀,夏桀荒淫無度,殘暴異常,百姓怨聲載道,諸侯也時有反叛。一次,夏桀為炫耀權力,命諸侯在有仍氏國(今山東濟寧東南)盟會。其中有緡氏是夏朝東部較大的諸侯國,一向不滿夏桀的殘暴統治。其國君於盟會中途,憤然歸國。於是,夏桀便征調大批軍隊進攻有緡氏(今山東金鄉東北),將其擊敗。夏軍也遭受重大損失。有緡氏國君被迫獻出琬、琰兩名美女向夏求和。夏桀滅有緡之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為了觀察夏王朝的情況,伊尹向湯獻計,由他親自去夏王都住上一段時間,觀察夏的動靜。湯就準備了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伊尹帶著隨從、駕著馬車、馱著方物、貢品來到夏王都。但是夏桀不在王都理朝,而是在河南的離宮傾宮尋歡作樂,伊尹隻得又前往傾宮來朝見夏桀。夏桀見了伊尹後,隻問了問商侯為什麼要滅掉葛國,伊尹回答說:“葛伯不舉行祭祀,商侯送給他牛羊他也不祭祀,又派亳人幫助他耕種,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殺了送飯的人。商侯見他是大王的諸侯,卻如此不仁,有損大王之威,才將他誅殺。”夏桀隻得點了點頭,不再說什麼。伊尹又奏道:“商侯派臣下前來貢職,不知大王有何差遣。”夏桀不在意地說:“你先回王都住下吧!有事時再傳你。”就這樣,伊尹在夏王都一住三年,而夏桀整天隻知飲酒作樂,把朝政棄之不理。
伊尹將夏桀及王朝的情況觀察清楚之後,就回到了商,向湯獻計說:“夏自禹建國以來,已經曆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雖桀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隻有等待時機再行動。”於是伊尹和仲虺商議後,向湯獻了一策,即不能急於出兵伐桀,還要蓄積更大的力量,繼續削弱擁護夏王朝的勢力,等待時機。湯接受了伊尹的主張,開始積極準備、儲備力量。
(四)商湯被囚
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後,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忠於夏桀的也不是沒有。在東部地區就有三個屬國是忠於夏桀的:一個是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濮陽境內,一說在河南新鄭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湯滅葛以後,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但這三個方國執意以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而此時,夏桀知道諸侯王中有一個居然比自己賢良、而且深得各個諸侯的尊重的湯,擔心他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於是派使臣至商召湯入朝。在一個統一的王朝中,天子召見諸侯是很平常的事,湯沒有拒絕,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夏桀得知湯已來到,就下令將湯囚禁在夏台。(也就是鈞台,在今河南禹縣,這裏是夏王朝設立的監獄。古書中說:“三王始有獄,夏曰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