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蔡倫的光榮與悲劇(1 / 2)

媒體說,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 2007 年各領域的最佳發明,也同時公布了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國的蔡倫榜上有名。介紹文字雲:“蔡倫是中國古代一名太監,他曾在昂貴的絲綢和竹板上書寫過,但是,他發明了造紙術,用樹皮、漁網和竹子等壓製成紙。”這個說法在性質方麵肯定沒有錯誤,也是比較科學的,但時間上似乎不盡完滿。實際上,造紙術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明了,換句話說,蔡倫之前就已經有了造紙術,西漢初年人們就已經用廢舊麻繩頭和破布為原料製造麻類植物纖維紙了。

20 世紀 30 年代,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甘肅等地先後發掘出西漢時期製造的紙。不過那時製造的紙纖維鬆散,工藝複雜,產量也不高,不利於書寫。蔡倫發明“造紙術”以前,竹簡和絲綢是製作書籍“紙頁”的主要原料。竹簡笨重,而絲綢價格昂貴,實用性都很差。西方國家在紙張未引進之前,大多數書是用牛皮紙和羊皮紙構成,希臘人、羅馬人和埃及人則喜歡用紙莎草紙。牛羊皮紙和紙莎草紙都是稀罕之物,造價很高。

到了東漢,蔡倫改革了工藝,紙的品質和產量大幅度提高,人們稱這種紙為“蔡侯紙”。2 世紀,紙張的應用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後來,中國人就向亞洲其他地區出口紙張。751 年,中國的造紙工人當了阿拉伯俘虜,不久,造紙業就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發展起來。12 世紀,歐洲人從阿拉伯國家把造紙技術學習到手。可惜,世界上知道蔡倫名字的人並不多。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耒陽縣)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隻是一個小宦官。永平十八年(75 年)秋,漢明帝駕崩,年僅 19 歲的劉炟繼位,是為漢章帝,改元“建初”。漢章帝的皇後是東漢初大將竇融的曾孫女。據說竇氏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

入宮後,漢章帝很喜歡她,也深受馬太後賞識。馬太後病逝以後,宮內權力最大的莫過於竇後。但章帝在喜歡竇後的同時,還喜歡梁貴人姐妹及宋貴人姐妹。

竇皇後雖然有勢力卻沒有生兒子,宋貴人的兒子被立為當朝太子,竇皇後生怕日後宮內一把手的地位被宋貴人取代,於是策劃了一起“巫蠱”案誣陷宋貴人。主審此案的蔡倫對宋貴人姐妹嚴刑拷打,終於讓她們認了罪,最終宋氏姐妹在牢裏服毒自盡。章和二年(88 年),章帝駕崩,年僅 10 歲的劉肇繼位當了皇帝,竇皇後此時也就成了竇太後。由於皇帝年幼,朝中一切大權盡歸入竇太後手中。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

中常侍是東漢地位較高的宦官,負有傳達皇帝詔令和掌管文書之責。當時,負責製造皇宮禦用器物的宮署尚方,尚方令一職空缺,漢和帝就任命蔡倫兼任。尚方的技術條件和資金支持都是一流的。具有聰明才智又喜歡搞些發明創造的蔡倫,到任後改進和監製了各種器械、刀劍,“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漢和帝的皇後鄧綏,喜歡舞文弄墨,但缺少便於書寫的材料。這給蔡倫改進造紙術,生產出精美紙張提供了動力。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精美的紙張,元興元年(105 年)奏報朝廷,受到和帝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