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趙策四(3 / 3)

【原典】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①,最少,不肖,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②,以衛王官,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③。”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注釋】

①賤息:對自己子女的謙稱。

②黑衣:當時趙國王宮衛士穿的衣服,這裏借指侍衛。

③媼:對老年婦女的尊稱。燕後:趙太後的女兒,嫁給燕國國君為王後,故稱燕後。

【譯文】

左師觸龍說:“我的兒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器,可我老了,偏偏又很喜歡他,希望能讓他做一名宮廷衛士,來守衛王宮,因此我冒著死罪來向您提出這個請求。”太後說:“沒問題。他有多大年紀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歲數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之前讓他也有個著落。”太後說:“男人也疼愛他的小兒子嗎?”觸龍回答說:“比女人家還厲害。”太後笑著說:“女人疼愛自己的小兒子才特別厲害呢。”觸龍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勝過疼愛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我疼愛燕後沒有疼愛長安君那麼厲害。”左師公觸龍說:“做父母的疼愛兒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臨別登車,握著燕後的腳後跟哭泣,想到她遠遠地離開了您,內心也為她感到悲痛呀。她走後,不是不想念她,祭祀時總要為她禱告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呀。’這難道不是考慮得長遠,保佑燕後的子孫世世代代能繼承王位嗎?”太後說:“是的。”

【原典】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候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譯文】

左師公觸龍說:“從現在往前數三代,直到趙建國時,趙君的子孫凡受封為侯的,他們的後代還有存在的嗎?”太後說:“沒有。”觸龍又問:“不單是趙國,其他諸侯的子孫繼承為侯的,他們的後代還有存在的嗎?”太後回答說:“我也沒有聽說過。”觸龍說:“這也許是因為封侯者在位時間短的禍患就落在自己身上,封侯者在位時間長的禍患就落在他們子孫身上。難道君主的子孫封侯就一定都不好嗎?這是由於他們地位顯赫而沒有功勳,俸祿優厚卻沒有勞績,又擁有許多貴重的寶物啊。現在您為了使長安君地位顯貴,封給他肥美的土地,並給他很多珍貴的寶物,倒不如現在就讓他為國家多建立功勳,一旦您不幸去世,長安君又如何能立足於趙國呢?我認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少,所以我才說您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太後說:“好吧。任憑您安排吧!”於是就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兵車,送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這才出動援兵。

【原典】

子義聞之曰①:“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注釋】

①子義:人名,趙國的賢士。

【譯文】

子義聽說這件事後說:“國君的兒子是骨肉至親,尚且不能依靠沒有功勳而取得顯貴地位,沒有勞績而得到優厚的俸祿,並擁有大量金玉財寶,更何況做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