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
【原典】
樂羊為魏將攻中山①,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遺之羹。樂羊坐於幕下而啜之,盡一杯。文侯謂睹師讚曰②:“樂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讚對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誰不食!”樂羊既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注釋】
①樂羊:人名,魏國大將,宋國樂喜的後代子孫。
②睹師讚:人名,睹師為複姓,名為讚,魏國大臣。
【譯文】
樂羊擔任魏國的將領去攻打中山國,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中山國的君主把他的兒子煮了,還把肉羹送給樂羊。樂羊坐在軍帳內就把他兒子的肉羹喝光了。魏文侯對睹師讚說:“樂羊為了對我效忠,竟吃了自己兒子的肉。”睹師讚回答說:“他連兒子的肉都能吃,還有誰的肉不能吃呢!”樂羊攻下中山國,魏文侯獎賞了他的攻勞,卻懷疑他的居心。
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
【原典】
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①,稱曰:“河山之險,豈不亦信固哉!”王錯侍坐②,曰:“此晉國之所以強也。若善修之,則霸王之業具矣。”吳起對曰③:“吾君之言,危國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說乎?”
【注釋】
①魏武侯:魏文侯之子,名擊。
②王錯:人名,魏國大臣。
③吳起:人名,衛國人,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譯文】
魏武侯與諸位大夫在西河上乘船而下,武侯讚歎說:“河山形勢這樣險阻,難道不是真是堅不可摧嗎?”王錯陪坐在旁邊,說:“這就是魏國強盛的原因。如果好好地治理他,成就霸王之業的條件就具備了。”吳起回答說:“我們國君的話,是把國家引向危險的道路啊;而您又附和他,這就更加危險了。”武侯怒容滿麵地說:“你說這話有什麼理由嗎?”
【原典】
吳起對曰:“河山之險,不足保也;伯王之業,不從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①,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北,而衡山在其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②,而右天谿之陽③,廬、皋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湯伐之。殷紂之國,左孟門而右漳、釜④,前帶河,後被山。有此險也,然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親從臣而勝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眾也,然而可得並者,政惡故也。從是觀之,地形險阻,奚足以霸王矣!”
【注釋】
①彭蠡:古澤名,即現在的江西鄱陽湖。
②天門:即天井關,在今山西晉城縣城南的太行山上。
③天谿:指黃河和濟水。
④孟門:太行山的險隘,在今河南修武縣北。
【譯文】
吳起回答說:“河山形勢的險阻,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而霸、王的功業也不是從這裏產生的。從前三苗部落居住的地方,左有鄱陽湖,右有洞庭湖,文山在他們北麵,衡山在他們南麵。憑著這樣險要的形勢,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結果禹王把他們消滅了。夏桀的國都,左有天門險關,右邊有黃河、濟水,廬、皋兩山在他的北麵,伊、洛二水在他的南麵;憑著這樣險要的形勢,可是國家治理得不好,結果商湯王把他消滅了。殷紂的都城,左有孟門險隘,右有漳、滏二水,前有黃河環繞,後有太行遮蔽;憑著這樣險要的形勢,可是國家治理得不好,結果周武王把他消滅了。再說,您親自和我一起迫使對方的城邑投降,他們的城牆並非不高,百姓並非不多,可是我們仍然能夠兼並他們,就是因為他們政治腐敗的緣故。由此看來,依靠地形險要,怎麼能夠稱霸稱王呢?”
【原典】
武侯曰:“善。吾乃今日聞聖人之言也!西河之政,專委之子矣。”
【譯文】
魏武侯說:“好。我現在才算是聽到了聖人的言論啊!治理西河郡的政務,我就完全委托給你了!”
蘇秦為趙合從
【原典】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許、鄢、昆陽、邵陵、舞陽、新郪①,東有淮、穎、沂、黃、煮棗、海鹽、無疏②,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酸棗③,地方千裏。地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之數,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於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於楚。然橫人訹王外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國患,不被其禍。夫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且魏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麵而事秦,稱東藩,築帝宮,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之。
【注釋】
①鴻溝:古運河,約於公元前360年開通,故道自今河南滎陽東南至淮陽入潁河。陳:地名,陳地,在今河南淮陽。汝南:郡名,在今河南南部汝水中遊一帶。許:地名,在今河南許昌東。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昆陽:地名,在今河南葉縣被。邵陵:地名,在今河南郾城東。舞陽:地名,在今河南舞陽西。新郪:地名,在今河南沈丘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