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魏策四(1 / 2)

信陵君殺晉鄙

【原典】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①。

【注釋】

①趙王:指趙孝成王。

【譯文】

信陵君殺了晉鄙,挽救了邯鄲,打敗了秦軍,保全了趙國。趙王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信陵君。

【原典】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①,臣願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注釋】

①卒然:通“猝然”,突然,此處指出乎意料。

【譯文】

唐雎對信陵君說:“我聽說,事情有不能知道的,有不能不知道的;有不能忘記的,有不能不忘記的。”信陵君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唐雎回答說:“別人憎恨我,不能不知道;我憎恨別人,是不可能知道的。別人對自己有恩惠,不能忘記;我對別人有恩惠,不可不忘記。現在您殺了晉鄙,挽救了邯鄲,打敗了秦軍,保全了趙國,這對趙國是很大的恩德。現在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您,突然見到趙王,我希望您忘掉所施的恩惠啊。”信陵君說:“我敬遵您的教誨。”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

【原典】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①,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臣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惡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③。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誒!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注釋】

①龍陽君:為魏王的寵臣。

②凶惡:指麵貌醜陋。

③褰(qiān)裳:指提起衣裙。褰:揭起,提起。

【譯文】

魏王與寵臣龍陽君同坐在一條船上釣魚,龍陽君釣了十幾條魚卻流起淚來。魏王說:“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告訴我呢?”龍陽君回答說:“我沒有什麼不高興的事。”魏王說:“那為什麼要流淚呢?”龍陽君回答說:“我為我所釣到的魚而流淚。”魏王說:“你是什麼意思呢?”龍陽君說:“我開始釣到魚,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便隻是想把以前釣到的魚扔掉。如今憑著我醜陋的麵孔,能有機會侍奉在大王的左右。我的爵位被封為龍陽君,在朝廷中,大臣們都趨附我;在路上,人們也為我讓道。天下的美人很多,知道我得到大王的寵信,她們也一定會提起衣裙跑到大王這裏來。到那時,我就成了最初釣到的魚,也是會被扔掉的,我怎麼不流淚泥?”魏王說:“唉!你既然有這種心思,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啊!”於是魏王下令全國,說:“有誰敢推薦美人的,殺他的全族。”

【原典】

由是觀之,近習之人,其摯諂也固矣①,其自冪係也完矣②。今由千裏之外,欲進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為我用乎?而近習之人相與怨,我見有禍,未見有福;見有怨,未見有德,非用知之術也。

【注釋】

①摯諂:諂媚,討好。

②冪:覆蓋。係:固結。

【譯文】

由此看來,君王身邊所寵愛的人,他們施展諂媚阿諛的手段,是很在行的;他們掩蓋自己的過錯,也是非常完善的。現在從千裏之外有人想進獻美人,可獻來的美人,難道一定能夠受到寵愛嗎?假如能夠得到寵愛,難道一定能為我所用嗎?而國君身邊受寵幸的人,都抱怨那個進獻美人的人,他們隻見到有禍,並沒有見到有福;隻見到有怨恨,而沒有看到美德,這並不是運用智謀的辦法。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