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韓策一(2 / 3)

【譯文】

“大王如果侍奉秦國,秦國一定會要求割讓宜陽、成皋。今年如果獻上,明年又會要求增多割地。給秦國土地,繼續下去就無地可給;不給土地就前功盡棄,並且以後更會遭到秦國的禍患。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貪求卻沒有止境。用有限的土地去迎合無休止的貪求,這就是所謂自己購買怨恨和禍患,沒有經過戰鬥,土地就已經被割光了。我聽到俗話說:‘寧可做雞群的頭領,不可做牛群的隨從。’如果大王拱手向西稱臣事奉秦國,這和做牛群裏的隨從有什麼不同呢?憑大王的賢能,擁有韓國強勁的軍隊,卻得到了‘牛群隨從’的名聲,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愧。”

【原典】

韓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劍,仰天太息曰:“寡人雖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詔之,敬奉社稷以從。”

【譯文】

韓王憤然變了臉色,卷起袖子,露出胳膊,手按住寶劍,仰天歎息說:“我即使死了,也一定不會向秦國屈服。現在您把趙王的教誨告訴我,我願意帶領國家參加合縱聯盟。”

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

【原典】

張儀為秦連橫說韓王曰:“韓地險惡山居,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①;一歲不收,民不厭糟糠,地方不滿九百裏,無二歲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而廝徒負養在其中矣。為除守徼亭鄣塞②,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秦帶甲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虎賁之士,跿跔科頭③,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也。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後,蹄間三尋者,不可稱數也。山東之卒,被甲胄以會戰,秦人捐甲徒裎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夫戰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以異於墮千鈞之重④,集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

【注釋】

①藿(huò):指豆葉。

②徼(jiào)亭:邊境的哨所。鄣塞:即障塞,指邊境上險要的堡壘。

③跿跔(tú jū):騰跳踴躍。

④鈞:重量單位,一鈞三十斤。科頭:意即空頭,光著頭,指不戴頭盔。

【譯文】

張儀為秦國組織連橫陣線去遊說韓王說:“韓國地勢險惡,百姓多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長的五穀,不是麥子就是豆子;百姓所吃的東西,多是豆飯或豆葉羹;如果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會連糟糠都吃不飽,韓國土地方圓還不到九百裏,存糧不夠兩年用的。估計大王的軍隊,全部不足三十萬,並且其中還包括包括雜兵和苦力在內。在為您出去戍守要塞保壘的士兵,現成的可供調動的更不會超過二十萬。秦國的精銳部隊有一百多萬人,兵車有一千多輛,戰馬有一萬多匹,勇猛的士卒,奔騰跳躍,甚至連頭盔都不戴,彎弓射敵,持戟衝鋒的,不可勝數。秦國戰馬優良,士兵眾多,戰馬探起前蹄蹬起後腿,兩蹄之間一躍可以跨過三尋,這樣的戰馬也不可勝數。崤山以東的諸侯軍隊,軍隊披甲戴盔來與秦軍會戰,秦兵脫掉頭盔袒臂赤足,也可以擊敗敵人,左手提著人頭,右臂挾著俘虜。秦兵和崤山以東諸侯相比,就好像勇士孟賁對付懦夫一般;以重兵相接觸,就好像大力士烏獲對付嬰兒一般。用孟賁、烏獲這樣的勇士,去攻打不肯降幅的弱小國家,等於把千鈞重的力量壓在鳥蛋上,一定不會得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