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齊王大說,乃歸燕城,以金千斤謝其後,頓首塗中,願為兄弟而請罪於秦。
【譯文】
大王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就把十座城邑歸還給了燕國,並拿出黃金千斤表示致歉,一路上尊禮謙卑,希望與秦國結為兄弟之邦而向秦國請罪。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
【原典】
人有惡蘇秦於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於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
【譯文】
有人在燕昭王麵前毀謗蘇秦說:“武安君是天下最不可信賴的人。君王以萬乘大國君主的身份去屈尊禮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這是向天下諸侯表示與小人為伍啊。”
【原典】
武安君從齊來,而燕王不館也。謂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於郊,顯臣於廷。今臣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於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譯文】
武安君從齊國回來,燕王竟不準備館舍招待他,他對燕王說:“我是東周的鄉野小民,當見您時,沒有一點兒功勞,而您卻到效外來迎接,讓我在朝廷上占居重要位置。現在我為您出使齊國,使燕國收回十座城邑,有挽救燕國的功勞,您反而不相信我,一定是有人在您麵前說我不講信用,誹謗我。說我不講信義,那倒是您的福氣。如果我像尾生一般守信、像伯夷一般高潔、像曾參一般孝順,用這三人的美德來為您辦事,可以嗎?”燕王說:“可以。”蘇秦說:“有這三種美德的人,也就不會來侍奉您了。”
【原典】
蘇秦曰:“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於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汙武王之義而不臣,焉辭孤竹之君,餓而死於首陽之山①。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裏,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燕、秦之威於齊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②。君以自覆為可乎?則齊不益於營丘③,足下不逾楚境,不窺於邊城之外。且臣有老母於周,離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術,而謀進取之道,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所謂以忠信得罪於君者也。”
【注釋】
①首陽之山:指首陽山,在今河南偃師西北。
②自覆:自滿。
③營丘:地名,即臨淄,齊國早期都城,在今山東臨淄東北。
【譯文】
蘇秦說:“況且像曾參那樣孝順,連一夜都不肯離開父母,您怎麼能派他出使齊國呢?像伯夷那樣高潔,不受無功之祿,認為周武王不義就不做他的臣子,於是辭去孤竹君不做,寧肯活活餓死在首陽山。像這樣孤高自賞的義士,又怎麼肯步行幾千裏來到微弱的燕國,侍奉處境艱危的君主呢?像尾生那樣守信義,和女人在橋下約會,久等不來,喝水暴漲,竟抱著橋下的柱子不走被淹死。如此守信義的人,又怎麼肯到齊國去宣揚燕、秦兩國的威勢來建立大功呢?況且守信用的人,是為了自己並不是為了別人,都是自我滿足而不是進取的策略。況且三王相繼興起,五霸輪流強盛,都是不滿足現狀。您以為滿足現狀是應該的嗎?那齊國的就不會在營丘增兵,而您也不能越過楚國的邊界,更不能向邊城之外窺探。況且我在東周有老母在堂,我離開老母而來侍奉君王,去掉自滿而尋求進取的策略,我的目的本來就跟您不一樣。您是安於現狀的君主,而我是積極進取的臣子,這就是所說的因為忠誠守信而得罪君王。”
【原典】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對曰:“足下不知也。臣鄰家有遠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歸,其私之者憂之。其妻曰:‘公勿憂也,吾已為藥酒以待之矣。’後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進之。妾知其藥酒也,進之則殺主父,言之則逐主母,乃陽僵棄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棄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於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適不幸而有類妾之棄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義益國,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後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說齊,曾不欺之也?使說齊者,莫如臣之言也,雖堯、舜之智不敢取也。”
【譯文】
燕王問:“忠信怎麼會得罪我呢?”蘇秦回答說:“您可能不明白這種道理。我有一個鄰居到遠方做官,他的妻子有了外遇。當丈夫要回家時,他妻子的相好感到很憂慮。他的妻子說:‘你不必擔心,我已經準備好毒藥等他回來。’過兩天丈夫回來了,妻子叫侍妾端著毒酒給他喝。侍妾知道這是一杯毒酒,男主人喝了就會喪命,可是說出來女主人就會被趕走,因此侍妾就故意跌倒把毒酒灑在地上。男主人非常生氣地鞭打侍妾,這個侍妾故意把毒酒弄翻,對上救了男主人一命,對下保全了女主人。忠心達到到如此程度,但仍不免遭到鞭打,這就是因為忠信而獲罪。我今天的所作所為,與這個侍妾故意把酒弄灑有些類似。況且我侍奉君王,努力使信義崇高並有利於國家,現在竟然因此而獲罪,我擔心以後來侍奉君王的人,都會喪失信心啊。再說我前往齊國遊說,都不曾欺騙他們。那些被派去齊國遊說的人,沒有誰像我說得那麼讓人折服,即使他們有像堯、舜一般的明智,也不能給國家帶來任何利益。”
蘇秦謂燕昭王曰
【原典】
蘇秦謂燕昭王曰:“今有人於此,孝如曾參、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鮑焦、史鰌①,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對曰:“足下以為足,則臣不事足下矣。臣且處無為之事,歸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織而衣之。”
【注釋】
①鮑焦:人名,周時隱士。史鰌(qiū):人名,春秋時衛國人。
【譯文】
蘇秦對燕昭王說:“如果現在有一個人,像曾參、孝己那樣孝順,像尾生高那樣守信,像鮑焦、史鰌那樣廉潔,兼有這樣三種高尚品德來侍奉大王,怎麼樣?”燕昭王說:“能這樣就夠了。”蘇秦回答說:“您以為這樣就夠了,那我就不會侍奉大王了。我將會無事可做,回到家鄉的土地上,耕種吃飯,織布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