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王曰:“何故也?”對曰:“孝如曾參、孝己,則不過養其親其。信如尾生高,則不過不欺人耳。廉如鮑焦、史鰌,則不過不竊人之財耳。今臣為進取者也。臣以為廉不與身俱達,義不與生俱立,仁義者,自完之道也,非進取之術也。”
【譯文】
燕昭王說:“這是為什麼?”蘇秦回答說:“像曾參、孝己一樣孝順,不過是奉養自己的雙親而已。像尾生高那樣守信,不過是不欺騙別人而已。像鮑焦、史鰌一樣廉潔,不過是不盜竊別人的財物而已。現在我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我認為廉潔不會和自身一同顯貴,信義不會和生命一起存在。仁義不過是自我完善的法則,並不是追求進取心的做法。”
【原典】
王曰:“自憂不足乎?”對曰:“以自憂為足,則秦不出崤塞,齊不出營丘,楚不出疏章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憂故也。若自憂而足,則臣亦之周負籠耳,何為煩大王之廷耶?
【注釋】
①疏章:水命,即沮漳河,流經湖北省,於江陵入長江。
【譯文】
燕昭王說:“自我完善還不夠嗎?”蘇秦回答說:“如果認為自我完善就夠了,那麼秦兵的勢力就不會超出崤山,齊兵就不會走出營丘,楚兵就不會越過疏章。三代的明君相繼稱王,五霸相繼稱霸,都是因為不局限於自我完善的緣故。如果僅是自我完善就夠了,我不如回家鄉耕田種地去了,何必還要身居與大王的朝廷呢?
【原典】
“昔者楚取章武,諸侯北麵而朝。秦取西戎,諸侯西麵而朝。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王,則諸侯不為別駕而朝矣。臣聞之,善為事者,先量其國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強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為事者,不先量其國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強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東向伐齊之心,而愚臣知之。”
【譯文】
“以前楚國攻下章武,諸侯就向北朝拜。秦國攻下西山,諸侯就向西朝拜。以前,如果燕國的先君不離開周王室,那諸侯就不會駕車來朝拜燕國了。我聽說,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先要考慮自己國家的大、小,在考慮他兵力的強弱,所以能夠功成名就。至於不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不先考慮自己國家的大、小,也不考慮本國的兵力的強弱,所以事情辦不成,名聲也不能成就。現在大王有向東攻打齊國的想法,我是知道這一點的。”
【原典】
王曰:“子何以知之?”對曰:“矜戟砥劍,登丘東向而歎,是以愚臣知之。今夫烏獲舉千鈞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齊雖強國也,西勞於宋,南罷於楚,則齊軍可敗,而河間可取。”
【譯文】
燕昭王說:“您是怎麼知道的?”蘇秦回答說:“您經常手持長戟,磨利寶劍,登上丘山,東望歎息,因此我就知道了。即使現在又烏獲這樣的力士,可以舉起千鈞的重物,到了八十歲的時候,也需要人攙扶。齊國雖然是個強國,在西麵因攻打宋國而勞頓,在南邊因進攻楚國淮北而疲憊,所以齊國的軍隊是可以打敗的,齊國的河間也是可以占領的。”
【原典】
燕王曰:“善。吾請拜子為上卿,奉子車百乘,子以此為寡人東遊於齊,何如?”對曰:“足下以愛之故與,則何不與愛子與諸舅、叔父、負床之孫,不得,而乃以與無能之臣,何也?王之論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見罪於左右。”
【譯文】
燕昭王說:“很好,請允許我任命您為上卿,為您準備百乘車輛,您帶上這些替我到東邊的齊國遊說,怎麼樣?”蘇秦回答說:“大王由於愛護我才賞賜我,那麼為什麼不賞賜您的愛子、各位舅父、叔父以及還不會走路的孫兒呢?他們得不到這些,反而把這些賜給我這個無能之輩,為什麼?大王評價我,是什麼樣的人呢?現在我之所以侍奉大王,完全是為了忠信。我擔心因為忠信的緣故而得罪大王身邊的親信。”
【原典】
王曰:“安有為人臣盡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對曰:“臣請為王譬。昔周之上地嚐有之。其丈夫宦三年不歸,其妻愛人。其所愛者曰:‘子之丈夫來,則且奈何乎?’其妻曰:‘勿憂也,吾已為藥酒而待其來矣。’已而,其丈夫果來,於是因令其妾酌藥酒而進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慮曰:‘吾以此飲吾主父,則殺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則逐吾主母。與殺吾父、逐吾主母者,寧佯躓而覆之。’於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為子之遠行來之,故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縛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
【譯文】
燕昭王說:“哪有做人臣的竭盡能力而獲罪的道理呢?蘇秦回答說:“我請求為大王打個比方。從前,周國的上地曾有這樣的事。一位婦女的丈夫在外做官三年沒有回家,他的妻子與人私通。與妻子私通的那人說:‘你的丈夫要回來了,我們該怎麼辦?’妻子說:‘不必擔心,我已經準備好毒酒,正等他回來呢。’不久,做丈夫的果然回來了,於是他妻子就讓侍妾斟上毒酒,給丈夫送去。侍妾知道這是毒酒,走到半路就站住了,心裏想:‘我如果把這毒酒給男主人喝,就會毒死男主人;我如果把這事告訴給男主人,男主人就會趕走女主人。與其毒死男主人或者趕走女主人,不如假裝摔倒,把毒酒翻倒在地。’於是,她就假裝摔倒,把毒酒灑了一地。他妻子說:‘為了迎接您遠行歸來,我特別準備了美酒,現在被侍妾端酒摔倒打翻了。’丈夫不知道實情,就把侍妾捆綁起來鞭打。侍妾之所以被鞭打,完全是因為她忠信的緣故。
【原典】
“今臣為足下使於齊,恐忠信不諭於左右也。臣聞之曰:萬乘之主,不製於人臣;十乘之家,不製於眾人;匹夫徒步之士,不製於妻妾,而又況於當世之賢主乎?臣請行矣,願足下之無製於群臣也!”
【譯文】
“現在我為大王出使齊國,恐怕我的忠信不被大王身邊的臣子所了解。我曾聽說:萬乘大國的君王不受人臣的控製;有十輛馬車的的家長不受手下的控製;沒有車子,徒步而行的士人,不受妻妾的控製,又何況當今賢明的國君呢?我請求出發去齊國了,希望大王不要受群臣的控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