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鴉片:大清人民就愛這一口(2)(2 / 2)

1810年,清政府在北京逮住一個煙販。嘉慶帝為此又第四次下紅頭文件,著相關部門與官吏不得把此文件視作空頭文件:“毋得視為具文,任其偷漏。”

1811年,嘉慶帝下第五個紅頭文件。這次他明白鴉片進入內地可能與官吏等脫不開幹係了,文件重在懲治失察賣放之監督及委員吏役人等。但是他沒有想到,他這文件一下,反而成了天朝官吏發財的法律憑據了。一句話,皇帝禁得越嚴,煙販賄賂官員們越歡,官員們撈錢越多。

1813年,嘉慶得知侍衛及官吏中也有煙君子,下第六個文件,重治吸食者:侍衛官員買食鴉片,革職,杖一百,枷號兩個月;軍民人等杖一百,枷號一個月;太監枷號兩個月,發往黑龍江做官奴。

1820年,嘉慶死,道光繼位。可憐的道光繼承下來的江山被馬士概括為“一個荒淫而腐敗的朝廷,一個無組織而貪汙的政府,以及被叛亂弄成千瘡百孔的帝國。”(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中譯本第一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頁)概括得太對了,天朝還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1821年,有禦史揭發鴉片都流行到山西了。道光受到震動,嚴申鴉片禁令。1830年,道光拿出了一個《查禁紋銀偷漏及鴉片分銷章程》。可憐的道光也提醒官員們不要把自己的紅頭文件當作一紙空文:“實力奉行,有犯心懲,無得視為文告故事,日久又致有名無實。”

新的章程剛剛批準執行,禦史邵正笏上奏,說,鴉片除了進口,內地奸民都私自種賣呢。並以自己老家浙江為例,說“凡城鎮鄉村,無往非種植罌粟之地;而男婦老幼,無一非造賣鴉片之人”。看這苗頭,跟中國當年人人炒股一個景象。道光一聽,嚇了一跳,要求各地官員下去查禁,並給議定一個章程來。

1831年年初,天朝各督撫陸續向道光彙報各省的查禁情況:有四省承認有種賣現象,一省承認以前種過,現在不種了。至於省內有無興販之事,各省大都報有。玩花樣的是河南地方官楊國楨和湖北地方官盧坤。楊國楨報“間有買食興販”,盧坤報的是“不能保其必無”。至於官衙屬吏有無吸食者,大都報無。一省報有,但說已隨時查辦。山西省報“難保必無”。山西巡撫阿勒清阿和湖北的盧坤,都頗有老官僚風範,表麵上說老實話,心裏明顯懷的是不老實,給自己預留退路呢。道光就靠這等坑蒙哄騙拐的封疆大吏統領四億臣民和千萬平方公裏的大好河山,再不日落紫禁城,天理何在?

1832年,兩廣總督李鴻賓的部隊在鎮壓廣東瑤民起義的戰爭中慘敗,慘敗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官軍由於雨天鴉片煙管點不著火造成了士氣不振,以致在出動攻擊時鼓不起哪怕是一點點的虛勇。道光一聽大惱,把兩廣總督李鴻賓流放烏魯木齊,把廣東提督劉榮慶發配伊犁服苦役。劉榮慶年已七十,按清朝法律,可用罰款代替服刑,劉上書請求按律寬免,道光不準,可見真急了。

1833年初,真急了的道光再一次頒發禁煙令,要求各地方督撫嚴厲禁煙。所以張馨保認為:“鴉片腐蝕軍隊是道光帝決心淨絕根株、取締鴉片貿易的主要原因。”

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廢除東印度公司貿易專利權和商業職權法案,此舉意味著英國對遠東自由貿易製度的建立。這一製度對中國意味著:英國人人皆可以來天朝做生意了,英國人人都可以來中國販賣鴉片了。英國鴉片販子們在數票子,道光也在數票子,隻不過一方在數進,一方在數出而已。數進的人眉開眼笑,數出的人愁腸百結。對後者來講,紅頭文件下了一個又一個,情況卻越來越糟,這可咋辦是好呢?舊有的政治機器,真的就解決不了一個小小的鴉片?麵對新問題,老革命道光不得不放下姿態,玩出了一個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