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冷不丁的,戰爭就擴大了(9)(2 / 2)

“在一座房子裏,我們看見一滿兵已把妻子拖到井口上,正用一把生鏽的刀子要把妻子的喉管割斷,而且就在那口井裏,他已把所有的孩子拋進去了。為要救這婦人,我們用槍把這滿兵打死。這婦人傷不重,我們給她包紮起來,並以適當護理。然而等她蘇醒過來,能開口講話時,就把我們這班勝利者罵得狗血噴頭”;

“22日上午。……自殺事件還在發生。我和革雷在一所房子裏,就看到二十具屍體,而且都是婦女。她們有的是自殺,有的是被親人殺死”。(麥天樞:《昨天-中英鴉片戰爭紀實》,人民文學出版1992年版,第359-360頁)

眷屬死傷多少,無數;但是一千六百名駐防的旗兵基本上全報銷了,所剩無幾。我傾向於認為,八旗兵血統裏的遊牧民族的彪悍血性被戰爭激發起來了。但是茅海建先生非得分析說,他們的抗戰,並不是為抽象之國,而是為家。說這些旗兵於鎮江已“駐紮了近200年,家產在此,眷屬在此,祖墳在此,他們保衛的已不是抽象意義上的國,而是實實在在的家,故能頑強、奮勇和拚死”。(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三聯書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443頁)

茅先生這一手夠狠。某些當代愛國青年全靠這些零碎的東西給自己打氣了,他來這一手,明顯是給人家泄氣嘛。在《英人對華的新遠征》一文裏,恩格斯對鎮江之戰的評論是:“駐防旗兵雖然不通兵法,可是決不缺乏勇敢和銳氣。……如果這些侵略者到處都遭到同樣的抵抗,他們絕對到不了南京。”問題是這樣的抵抗,隻出現兩次,一次是乍浦,一次是鎮江,而且還都是八旗兵。漢兵呢?什麼樣前提下,漢兵才會像滿兵這樣抵抗呢?

至於副都統海齡本人,在自己的寓所裏從容地搭了一個火葬堆,自焚而死了。海大人應該是天朝最有國家機密意識的人,他的火葬堆,全是用天朝文件搭起來的。

道光一聽說海齡死了,馬上封他為戰鬥英雄。並且要求官員們把英雄之妻、之孫的屍體找到,建立專祠,以資鼓勵。沒想到事後有禦史黃宗漢出麵了,彈劾海齡戰爭中表現並不好,說,英軍還沒到鎮江,海齡就在城裏大殺漢奸了,且誤殺的良民“不計其數”,以致人心不服,人們圍住了海齡,海齡竟命令士兵開炮轟擊,所以,英軍沒攻城,內部倒先亂了套。英軍聽說內部亂了,才趕緊攻城的。

說完這些之後,黃宗漢發議論說:“此中關係乎海齡一身之節義者猶小,關係乎天下民心之好惡者甚大。”(《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第五冊,中華書局1964年版,第2255-2257頁)

道光一聽,問題大了。海齡到底是英雄還是狗熊?民間對海齡的議論,更是對他不利,有說他逃跑得比誰都快,旗兵不讓他跑,要求他為國捐軀,他不聽;有說他還不如他老婆,他老婆抱著孫子自殺,他才去抗戰的;還有說,他是被亂民所殺,根本不是自殺的……道光無奈,隻好指定江蘇巡撫程裔采給調查一下。最後耆英回奏,說自己與程采裔複查過了,海齡是自殺的,至於那些傳言,主要原因是,英夷逼近之時,海齡一個城門不開,不讓百姓逃難,等英夷來了,百姓遭難不說,錢財也都沒了。而且,海大人把十三個形跡可疑的嫌犯都當漢奸給殺了,以致於人心有些不平。不過這都是小節,海大人畢竟自殺了,與他一同自殺的,還有一子一女一妻一孫,一子被丫環救了,沒死成。但是,家庭成員大都沒了,所以懇請皇上還按原先的諭旨給予賞恤吧。於是皇上再次發出上諭,欽賜海大人為戰鬥英雄,家屬給予烈屬待遇,烈士本人建專祠供人紀念雲雲。

海齡身後,遭遇民間非議,據麥天樞分析,原因如下:一者是海大人在戰前大殺漢奸,且不讓百姓出城,得罪了百姓;二者,其他官員在鎮江失陷後都沒自殺,獨海大人自殺了,大家不好意思,遂誣陷海大人乃他殺。三者,海大人欺負逃難者,讓逃難者從士兵的槍林裏走過,受過此等侮辱的人中有喜歡記筆記的民間士子。(麥天樞:《昨天——中英鴉片戰爭紀實》,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64頁)當然,還有人認為,這裏麵有個微妙的滿漢矛盾,也就是漢人官民們故意往海齡這個滿人官吏臉上抹黑雲雲。按我的分析,海大人平時估計不是什麼好官,死了,贏得了烈士名,但是之前沒有贏得民心,所以這烈士名聲也沒有傳下來。也許隻有天朝才會出現這等鬧劇吧,這叫天朝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