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希望工程(1 / 1)

嶽龍

1989年10月30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決定實施“希望工程——百萬愛心行動”,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它通過向國內外團體、個人、基金組織募集捐款而籌集專項教育經費,以幫助千千萬萬個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這項社會公益工程旨在通過社會力量捐資助學而保障貧困地區失學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得以實現。捐款者隻要捐出20元錢就可為一名兒童複學資助一學期的書雜費;隻要捐助200元就可在5年內結對救助一名失學兒童完成小學教育。在資助過程中,捐款人可以自由選擇受資助兒童的年齡、性別和籍貫。“希望工程”得到了社會各方麵的大力支持。

1992年11月2日,國家教委發出《關於支持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實施“希望工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對“希望工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指出實施“希望工程”,幫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重返校園接受教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動員人民群眾參與辦教育的一種極好形式,並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予以重視,切實支持這項活動,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將政府部門的支持落到實處,《通知》還對“希望小學”的建立、被資助對象的確定、教育行政部門與“希望工程”的組織機構的配合和協調等問題,作出了規定。

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積極參與這項活動,以實際行動奉獻自己對下一代的無限愛心。鄧小平同誌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兩次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至1997年底,全國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機構,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約12.5億元,共資助失學兒童184萬餘名,資助建設希望小學5256所。社會各界以崇高的愛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共同鑄就了“希望工程”這所大廈,幫助眾多的失學兒童重新走進了課堂,為中國教育史塗上了濃濃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