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粹有這般重要?章太炎的回答是:“仆以為民族主義如稼穡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製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則蔚然以興矣!”他1906年批評當時一些人的“歐化主義”,說他們總說中國人差,自甘暴棄,就因為他們不知中國的長處,特別是不知中國特別的長處——國學之故,所以他一直努力運用國粹來灌溉民族主義使之蔚然以興。他1902年在東京發動“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就是利用漢民族的曆史激發廣大留日學生的民族感情。紀念會最終雖未開成,但他那訴說民族痛史,號召漢人“別生類以箴大同,察種源以簡蒙古;齊民德以哀同胤,鼓芳風以扇遊塵”的宣言書,在興中會創辦之香港《中國日報》刊載後,令華南各地人士“頗為感奮”。1906年從“蘇報案”刑滿出獄到東京,在留學生歡迎大會上,他大力提倡“用國粹激勵種性,增進愛國熱腸”。隨後他主持《民報》,為貫徹這一宗旨,在撰寫、刊載批判保皇、宣傳革命的大量文章同時,還撰寫了一係列弘揚傳統文化的學術著作。
章太炎是個具有很強曆史使命感的人,他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在“蘇報案”入獄期間,他在一則自記中說“上天以國粹付餘”,現在自己被囚,可能使“支那閎碩壯美之學,而遂斬其統緒,國故民紀,絕於餘手,是則餘之罪也”。正是懷著這種強烈使命感,章氏一生辛勤筆耕,留下了《訄書》、《文始》、《新方言》、《國故論衡》、《古文尚書拾遺》、《齊物論釋》、《春秋左氏疑義答問》、《菿漢微言》、《國學講演錄》等大批研究、闡發國學的著作,且先後在東京、蘇州等地創設國學講習會,誨人不倦地傳授國學,培養出大批傑出的學者。
有必要說明的是:章太炎雖深愛國學,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但他並不排斥西學和域外文化。恰恰相反,他努力提倡,並以身作則地學習外國優秀文化。他說:“聽了別國人說,本國的學說壞,依著他說壞,固然是錯;就聽了別國人說,本國的學說好,依著他說好,仍舊是錯。”正確的態度應為“不可棄己所長,也不可攘人之善”。他不隻是國學大師,且對古代希臘哲學,近代歐美、日本以至印度文化,都有廣泛興趣,努力鑽研,積累了豐富知識。他善於將這些豐富的“西學”知識與淵博的國學知識結合,使各相得益彰,其文章、演說之能充滿文化氣息、紮實有力、富有魅力,得益於此者甚多。
四
章太炎是在中國民主革命運動開始興起之際,適逢其會地投入“反滿”宣傳的。他憑借其國學造詣和西學知識,寫出一篇篇文辭典雅、內容紮實、論證有力的戰鬥文章,很快成為革命營壘中不可或缺的宣傳家。他那些宣傳“反滿”、批判保皇的文章之所以富有魅力和有重大社會影響,不僅是由於其“反滿”之激烈、全麵和論證之鞭辟入裏,而且還因如上所述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在當時的革命派中,能做到前者的並不乏人,而能做到後者的,則除章太炎外尚無第二人。
曆史剛進入20世紀時,在中國,主要是海外華僑與學生中,康有為、梁啟超的保皇、改良鼓吹,還遠比革命派的“反滿”宣傳更有市場和聲勢。在日本,梁啟超創辦報刊,痛斥慈禧太後一夥禍國殃民,歌頌為變法遭難的光緒帝,大力介紹西學,提倡“新民”,這一切當時很得民心。他那文思磅礴如湧泉的大量論著,在當時執興論之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