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雷霆第一擊(1)(3 / 3)

這種緊張關係一直持續著。最危險的時候,雙方一度爆發武裝衝突。有一次,一支十字軍部隊甚至攻擊過君士坦丁堡。據拜占庭公主說,她的父親--皇帝陛下親自站在牆頭,手挽巨弓,射擊攻城的十字軍,幾乎箭無虛發。十字軍被皇帝陛下的神威震撼,敗退了。

雙方很快就清醒過來。

十字軍的目的是耶路撒冷,不是君士坦丁堡。皇帝的目的是利用十字軍,而不是毀滅它。他們重新又擁抱在一起,這是狡詐者之間的擁抱。

雙方實在別無選擇。拜占庭皇帝需要十字軍替他收複小亞細亞,十字軍需要拜占庭提供基地。

十字軍急於作戰,但是撕開亞洲和歐洲的那條海峽,是扇單向的門。他們一旦橫渡海峽,就孤懸絕域,哪怕粉身碎骨也再無退路。因此他們走之前,需要和皇帝敲定一係列細節問題。

這個時候,一個讓他們震驚無比的東西,擺到了麵前。

效忠宣言。

皇帝要求十字軍首領向他效忠,效忠宣言主要包括兩點。

第一,宣誓人在亞洲攻占的一切城池、領土都歸拜占庭帝國所有。第二,宣誓人向皇帝效忠,保證不用武器反對拜占庭帝國。這個宣言清清楚楚表明一件事:皇帝把十字軍當成了一支純粹的雇傭軍。

如果不宣誓呢?很簡單。皇帝將無法提供支援。六萬人可以到亞洲聽天由命,餓死也好,戰死也好,君士坦丁堡對此不再有任何義務。

十字軍首領對此一時拿不定主意。

皇帝像隻螞蟻一樣忙碌起來。他會見各個首領,向他們提出了各種許諾。比如,他向意大利軍隊領袖波希蒙德提出了慷慨建議。十字軍戰爭結束後,皇帝將分封給波希蒙德一大塊土地。大到什麼程度呢?騎著快馬橫著要跑十五天,豎著要跑八天。這是一塊很大的土地--可能比意大利還要大。但是這塊土地到底在哪裏呢?皇帝陛下含糊地在亞洲地圖上比畫了一下。

波希蒙德眯縫著眼睛,不露聲色地聽著,沒有什麼表示。

皇帝略感失望地看著波希蒙德,他聳了聳眉毛,於是真金白銀開始登場。

皇帝帶著波希蒙德進入皇宮深處。在一個密室前,皇帝停下腳步,他讓波希蒙德推開房門。

整個屋子裏都是金銀珠寶,各式各樣的財寶散發著奪目金光。波希蒙德震驚地看著這個密室。他從未見過如此眾多的財寶堆積在一起,他心醉神迷地欣賞著:“這都是陛下您的?”

亞曆克修斯一世回答道:“不,這都是您的。”

這個戲劇性的回答讓波希蒙德喘不上氣來。不久,波希蒙德向皇帝宣誓效忠--為了快馬要跑十五天的國土和堆著如山財富的房屋。

戈弗雷也向皇帝宣誓,他也得到了黃金、白銀、駿馬,以及最高級的紫色絲綢。戈弗雷認為自己也別無選擇。他認定一件事:十字軍需要一個基地。沒有拜占庭的支援,十字軍無法征服東方。既然這樣,又何必拒絕財富呢?

亞曆克修斯一世取得了勝利,雖然不是全勝。大部分十字軍首領都同意向他宣誓效忠,少數幾個可以暫時不予理會。他利用了十字軍的兩難處境,也利用了人性的貪婪。

宣誓聲在君士坦丁堡的宮廷裏回響。

海峽對岸,亞洲大地一片寂寂無聲,一場巨變即將在那裏爆發。在那個大動蕩的時代裏,這個誓言能響徹多遠?又能響徹多久?

此時此刻,無論是亞曆克修斯一世,還是十字軍的首領們,都無法準確回答這個問題。

也許大部分十字軍對這個問題並不願意多想。他們隻是含糊地覺得:和這個誓言相比,前方的征途太過新奇,也太過瑰麗,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他們隻是摸索著一步步前行。至於未來的命運,隻有交給永恒的上帝。

他們隻確知一件事:自己就要出發了。

羅姆蘇丹國。

十字軍的第一個敵人。

當時的土耳其領地大致可以劃為三部分:伊拉克,敘利亞,小亞細亞。其中羅姆蘇丹國位於小亞細亞,占據了這個半島的大部分土地,它是十字軍東征的第一站。

羅姆蘇丹國的統治階層在土耳其人裏屬於比較野蠻原始的。他們是一群馬上遊牧民族,來如疾風,去如閃電,出沒如同虎狼。王國的臣民大部分是基督徒,在土耳其統治下,他們的處境相當悲慘。土耳其騎士在大平原上縱橫馳騁,牢牢統治著鄉村。至於城市,他們都派駐有小型的衛戍部隊。這些部隊形成一個威懾網絡,控製著城市裏的基督徒,任何反抗都會遭到殘酷的屠殺。

這是一個暴虐殘酷的外來政權。(拜占庭帝國也是相當惡劣的統治者,對待臣民很無情。但日後拜占庭帝國再度退出小亞細亞的時候,無數當地人背井離鄉跟著去了歐洲。在他們眼裏,即便是拜占庭帝國,也比羅姆蘇丹國要好。)拜占庭帝國做夢都想摧毀它,收複小亞細亞故土。但是土耳其人咄咄逼人,羅姆蘇丹國甚至把首都建立在邊境線上。拜占庭的前線距離尼西亞不過幾十公裏之遙,窮帝國之力,也未必能拿下這個都城。

現在輪到十字軍來撼動這個大城了。

這是第一陣狂風,第一道雷霆。

命運攸關的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