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後記(1)(2 / 2)

但是基督教最終獲勝了,帝國當局的態度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3年正式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80年,另一位皇帝狄奧多修禁止了其他所有宗教進行活動,將基督教正式定為國教。不久,密特拉宗教就銷聲匿跡。

這裏暴露了密特拉教的一個弱點:它局限於士兵階層,與帝國有太深的淵源。因此,它無法像基督教那樣,在帝國迫害下依舊生生不息。

羅馬帝國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背後當然有複雜的原因。要理解它,就要提到曆史學家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

羅馬帝國為什麼滅亡了?

這個問題吸引了無數學者。許許多多曆史學家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說是因為商品經濟的崩潰,有人說是因為軍事壓力與經濟衰落之間的惡性循環,還有人說是因為羅馬人用了含鉛的水管變笨了,等等。

曆史學家習慣拿羅馬帝國和漢帝國相比。從時代上說,它們確實大致同時。但從發展階段上說,漢帝國要比羅馬帝國高級得多。漢帝國創建伊始,它的人民就有相同的民族認同、相同的文化傳統、相同的價值觀念。它統治的是一個同質的帝國。

但是羅馬不同。

它從城邦直接跳到了帝國。它的城邦時代太過璀璨,延續的時間又太長,以至它進入帝國時代之際,已經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認同、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這些東西已經凝固起來,很難被一個帝國消化掉。因此,羅馬人麵對的,是一個民族百衲衣、文化萬花筒。

而漢朝的背後有一連串龐大的影子:西周、春秋、戰國。至少從西周開始(如果不是更早),中國的城邦時代就已經開始消融。和中國相比,羅馬帝國遲到了一千年。這也就解釋了另一個問題:漢帝國滅亡後,中國能夠再度統一。而羅馬帝國滅亡後,為什麼沒有再度統一。

也許,這遲到的一千年就是答案。西方的帝國來得太晚,而城邦時代延續得太久。這使得西方的城邦文明遠遠超過了東方,也使它的帝國建在沙堆之上。

最讓人震驚的是:羅馬帝國居然在沙堆上站立了五百年!

這不能不歸功於羅馬人的軍事和政治才能。羅馬軍團達到了古代步兵的極致。士兵們受到了嚴格的專業訓練,作戰、行軍、紮營都驚人的準確與靈活。羅馬軍團是不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他們是全世界訓練最好、裝備最精良、戰術最科學的步兵。羅??統治者的管理能力也非常優秀。他們是十分務實的統治者,極端重視條理化和可操作性。不僅修建了古代最好的公路,製定了充滿理性精神的《萬國法》,也建立了高度靈活的地方政府。

公元3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發生了一次大危機。它的核心問題是帝國與軍隊的關係。從公元193年到公元284年,羅馬的皇帝幾乎無一善終,帝國陷入了大混亂。隻有在皇帝塞維魯統治時期,出現過十幾年的短暫穩定。而他給兒子留下的遺囑是:“隻要讓士兵發財,不要管其他人。”這句話說出了那個時代的危機本質。

這段時期,軍隊不斷發動政變,扶植一個個傀儡。在最荒唐的時候,羅馬禁衛軍甚至拍賣皇位,誰出價最高就可以成為帝國之主。一個叫朱利安努斯的人花了大價錢買了下來,但他隻當了66天的皇帝就被斬首示眾。

這個時候,羅馬帝國似乎要徹底崩潰,但它終於穩住了形勢。帝國出現了一係列強有力的皇帝,牢牢控製住軍隊,使帝國重新穩定下來。

政治局麵雖然穩定了,但是羅馬帝國的機體卻在衰老。經濟持續凋敝,通貨膨脹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埃及,公元1世紀時,一個計量單位的小麥的價格為六個德拉克馬,公元276年時漲為兩百個德拉克馬,314年時漲為九千個德拉克馬,334年時漲為七萬八千個德拉克馬,334年後不久漲為兩百多萬個德拉克馬。”貨幣變得毫無價值,社會不得不退回到以物易物的自然經濟狀態。軍費在急速上升,帝國官僚機構在不斷膨脹。賦稅變得無法承受,土地被拋荒,城市在萎縮……這一切讓當時的人們覺得驚慌失措,迷茫困頓。

也許我可以借用斯蒂芬·金的一個比喻:

“如果這個草被鐮刀割斷了,會發生什麼?如果這葉草開始枯萎,它的腐爛會不會滲透到這個小宇宙裏?會不會讓這個宇宙裏中的每樣東西都變得焦黃幹枯?”每一葉草裏都有億萬個原子、無數個微生物。可以說,每一葉草裏都有浩瀚的宇宙。小宇宙裏的居民會覺得一切都在莫名其妙地衰敗,但他們不知道,這隻是因為:這葉草被割斷了。

羅馬帝國就是這葉草。所有這些災難都是因為它在衰老,它在枯萎。

城邦死於脆弱,帝國死於衰老。